浅谈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邓奇玲
[导读] 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有效的兴趣培养策略,关心学生所感兴趣的语文知识问题种类,注重在语文课堂上拓展一些学生所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生活,发掘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潜能。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教学任务,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

邓奇玲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石马小学  湖北  巴东  444324
【摘要】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有效的兴趣培养策略,关心学生所感兴趣的语文知识问题种类,注重在语文课堂上拓展一些学生所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生活,发掘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潜能。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为重点教学任务,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发展情况,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65-01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好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 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与快乐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设计新颖的导入方式,构建快乐的新课导入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情境型、质疑型、直入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和直观型七类。但是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应当以童趣、活泼的方式展开导入,像新颖的图片、通俗易懂的谜语、趣味的游戏、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以及教师童趣的语言,或者教师直接拿出与课堂教学想干的实物,将学生带出课堂在自然的场景中亲身体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动物儿歌》识字教学中,教师用童趣的语言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导入环节教师开始拿出卡通版“蛇”的图片,轻声询问:“同学们,春天到了,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准备了,开始新一年忙碌的生活,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回答说出是“蛇”。学生在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接着说道:“同学们,小蛇现在要变魔术了,它居然变成了一个汉字。大家有谁认识这个字吗?教师边说边出示“虫”字的卡片,学生有认识的说出了是“虫”字。之后教师就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虫”这个字最早就是根据蛇的样子造出来的且意指蛇,后来我们的祖先认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是“虫”,所以很多动物的名字里都用“虫”字做偏旁。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导入过程,充分调动了一年级小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
        二、以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构建快乐的语文问题导学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会发散思维去探究问题,感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而在这样的学习驱动力下,还有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新课的问题,然后进入到分析、解决问题的阶段。长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采用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2]。比如在《曹冲称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比一下曹冲和官员之间的区别,并了解曹操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曹冲称象的聪慧。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以下的启发性问题:“你能够从曹冲身上看到了什么特质?如果是你,你要如何称出大象重量?”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内容,并且感悟曹冲认真倾听他人的议论,进而获得启发,懂得创新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主动探究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向曹冲学习,懂得调动各种知识经验,从中获得启发,提出自己的大象称重方法。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用士兵代替石头来称象,因为石头很重,而且需要士兵搬运,耗时耗力,还能够减少石头称象的误差。这是学生从曹冲身上获得启发的结果,教师应该不吝表扬,鼓励学生树立起创新精神。而且这一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依据学生个性特长设置兴趣学习小组,构建快乐的语文学习课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已然成为一种较为高效的基础教学方式,被教师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辅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特定的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彼此竞争,有助于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培养自身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分组教学来激发课堂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学科素质能力。
        例如,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这篇文章的自主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生活场景以及丰富物产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自己关于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以及丰富物产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这篇关于小兴安岭的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创建美好家园的观念。教师需要在这一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重点介绍关于小兴安岭的丰富物产的课文内容,丰富学生关于小兴安岭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四、采用科学的语文素质评价方式,构建快乐的语文评价课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们每一个也是独一无二的。小孩子期待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赞美,而且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家长的评价对他们自我认识的形成至关重要,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六、七岁的娃娃,手挥大棒,高高在上的评价者的姿态不可,点到为止和真诚鼓励何尝不美?教师不应该吝啬语言,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去看待孩子,采用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自我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例如:还是在《棉花姑娘》这课教学中,教师给出“雪白雪白、碧绿碧绿”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寻找生活中色彩缤纷的世界来运用这两个词,教师先行示范后,言语激励着学生:“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想象和生活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吧。”学生们立马热情高涨、教师点名班级上一名不爱回答的女孩子灵灵,并且不断的言语激励着她,于是她回答“雪白雪白的蒲公英、雪白雪白的云朵……”,教师顺势鼓掌微笑着评价:“你给出的答案太棒了,蒲公英和云朵都是生活中很轻盈美好的事物,你一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我们以后要像玲玲一样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美好。”这名学生之后每天都在认真学习语文,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树立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
        总而言之,探索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是一个长时间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加以思考。教师需要发现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并将这些培养策略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其中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效的策略,需要在课下时间里完成大量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建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2]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
[3]于月德.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8.
[4]李美香.寓情于境.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J].学周刊.2018(19):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