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8月   作者:谭周平
[导读] 伴随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认识、方面等方面弊病的逐步暴露,日渐凸显,新课程改革便应运而生,且以更为丰富的内涵服务于新时代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由于小学数学在学生思维培养、认知提升、能力增强、素养塑造等方面的显著特性,使得以新课程改革为辅助,寻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且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因此,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符合自身需要的状态下获得更好发

谭周平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伴随着传统教育思想、观念、认识、方面等方面弊病的逐步暴露,日渐凸显,新课程改革便应运而生,且以更为丰富的内涵服务于新时代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由于小学数学在学生思维培养、认知提升、能力增强、素养塑造等方面的显著特性,使得以新课程改革为辅助,寻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且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因此,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符合自身需要的状态下获得更好发展,实现认知蜕变,则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切实关注,全力突破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27-01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时,更新教育观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一、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各种计算,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学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评价要有角度,要从学生思考角度来看,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且学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儿童认识水平。
        对于各种方法,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如果……怎么样?出现什么错误了?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对于最优方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反思、评价并进一步探索,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合作中合作,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把实际问题数字化,鼓励学生研究型学习
        现代数学教学重心发生变化,即注重“数字化”生成。教师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而要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教会学生会学。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



        如:理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与“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时,学生的理解是模糊的,于是我这样设计:
        X-8=16
        解: X=16+8 x=24
        你能理解“ ↓ ”和“.”这两个符号的意思吗?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既具体又轻松,自然区别“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三、科学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即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发展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例如:建立成长记录袋。
        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难忘的讨论、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及来自家长的讯息等。
        更值得注意是:老师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由此,老师要善于“推迟判断”,把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允许存入“问题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允许他们重新“支取”,重新解答,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问题存取”与“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四、关注生活实践,开阔学生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有效地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老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
        1.综合实践活动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极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世界。
        2.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要着重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最终顺利完成,关键在于教师。我们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掌握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才是课程改革最有效的保障。总之,透视新课标、新教材,使我们认识到,教数学不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备如何教,而且要备学生如何去学,才能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要想方设法设置鲜活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课标下,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万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新课程(上),2019(09):132.
[2]王四周.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小学时代,2019(24):32+35.
[3]王生军.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8):31.
[4]郭晓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师,2016(15):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