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芙蓉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潼川第一幼儿园
摘要: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来说,将幼儿熟悉的生活元素与美术教学进行结合不仅能降低教学的难度,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实施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加轻松地参加到美术学习当中来,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文章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提出有效的生活化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提高其审美能力。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一)生理性。艺术来源于生活,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幼儿美术教育首先是从具象学习开始,他们的生理特点和思维模式决定了在他们的脑海中的符号都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因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他的探索欲望,都可以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滋养心智,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娱乐化。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幼儿很难通过文字、概念等理解事物。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不全面,通过游戏入手,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打开儿童的心智开关,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三)主动性。幼儿教育的生活化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摒弃了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模式,用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方式来教学,很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迅速找准他们现阶段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一)将幼儿美术学习的内容生活化
幼儿年龄相对较小,乏味的美术教学往往导致他们失去耐心。而且,对幼儿来讲,无论是从智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来看,他们都处在刚刚开始发展的状态。其间,如果活动的内容过于复杂或者枯燥,幼儿在学习时不但不能搞清楚,反而会对美术学习活动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把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所要教学的美术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具体形象,牢牢吸引住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如在教幼儿认识颜色的时候,可以从引导幼儿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例如,教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红色的物体,幼儿很快就能说出幼儿园里的玫瑰花是红色的,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接着,再追问幼儿,你还见过哪些有颜色的物体,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这样就促使幼儿认真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的物体,回答教师的追问。通过如此铺垫,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感受美术学习的魅力,提升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创新、想象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的发展。
(二)利用生活环境的熏陶开展美术教育
環境熏陶是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美术氛围,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各种途径,从而提高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的能力。
例如,在“欢欢喜喜过年”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环境以此来渲染喜庆、热闹的氛围,也可以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例如剪纸以及年画来布置教室、走廊。
(三)挖掘生活化的美术材料,拓展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美术所应用的材料在生活中触手可得,不局限于孩子们常用的画笔,还可以是生活中废旧的日常用品,把生活和美术相结合,是一种新形势下开展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方式的创新,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针对幼儿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分类教学,首先让幼儿了解自身的创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可以更好地加深幼儿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其创新思维。所以,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掘生活中的美术材料,拓展创作渠道。
1.贴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源泉。大自然物产丰富,色彩斑斓,可以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最自然、最直接的素材,如:树叶、花朵、石头等,这些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让孩子们觉得既熟悉又新奇,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创作热情。
2.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教师和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和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如盒子、酸奶瓶等,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为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自主选择美工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开展多种生活化的创作形式
比如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创意活动。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所以,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引导作用来一起开展生活化材料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情感的互动,同时也可以从家长方面提高环保意识,带动环保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多样的亲子创作活动,让家长可以更好地起到榜样作用,以身作责来收集利用废旧的日常用品,开展了“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配合,共同完成创作加工的任务。不仅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促进亲子情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结语:生活化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一大创新与改变。这不仅仅能够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并且将美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国琴.关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6(8).
[2]玉应罕.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4).
[3]蔡细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 学周刊,2017,08: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