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张荣荣
[导读] 在当前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下,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张荣荣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二中学,033206
        摘要:在当前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下,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而语文作为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科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整个教学环节也要重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学生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述,同时也要注重通过课文内容的拓展,在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下,提升其语文学习的效果,锻炼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本文的研究在归纳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究了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以期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而高中教育背景下,语文作为其中重要的学科科目,既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当前高中语文的不断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寻求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课堂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一、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中生所表现出来渐趋成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趋势,都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随着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个性化理解,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既要重视对于文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尽可能的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通过语文知识的获取感受传统魅力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的设置,既有着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多方面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以知识的学习来感受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丰富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同时,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语文知识学习的丰富性,改善课堂教学体验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高中语文的教学既包括现在文学知识,同时也包括传统文化的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便利的学科基础以及渗透条件。为了确保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要通过具体策略的应用,在分析学生背景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确保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
        (一)挖掘教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一般是立足于教材,通过对于教材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应通过对于教材的仔细研读与分析,探究教材内容中富含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传统文化与教材知识的融合,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便捷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
        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要主动的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通过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课堂语文教学质量。以韩愈的《师说》为例,在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求传统文化的部分,通过课文讲解中“尊师重教”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同识提高课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史料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材选择的课文往往富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为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于课堂课文内容史料背景的拓展来提高课堂教学背景下传统文化与课堂实践的融合。在历史事件的背景讲解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更容易被激发。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在开展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晋国与秦国联合攻打郑国可以通过历史背景的引入来向学生讲解秦晋围郑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知识背景的同时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通过相关史实以及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与具体。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讲解过程中,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作者的生平也是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于作者生平的介绍以及讲解,促使学生更加高质量的理解语文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李清照的作品学习为例,在开展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李清照生平的讲解,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处于不同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含义,有效的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氛围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授过程中,语文的课堂实践作为重要的文化传递场所,其传统文化的渗透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通过课堂氛围的改进,以外部环境的衬托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创设文化气息浓郁教学氛围时也可以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教学的效果。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该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创设出具体的知识学习背景,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文中的重点人物形象。
        在高中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可以有效的改进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便利的技术条件,多媒体,互联网,微课等都是可以利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高质量的为学生创设课文有关的相关情景,便于其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形象认知的建立。
        (四)鼓励探究
        在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课堂实践的教学要把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教育原则,通过课堂上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以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主动探究为目的,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探究。以《诗经》学习为例,在学习诗歌总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课堂上的分享,以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信息高效传递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全面性以及多样性,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高中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在学生主体地位持续发挥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
        而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的实践同样也是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活动,为了深化教学效果,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后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结束语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是由于语文特殊的学科背景,同时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史料的拓展,教学氛围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最后要通过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金鑫年.探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000(027):16-16.
[2]陈月红.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00(004):66-67.
[3]刘清蓉.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引文版):00082-00082.
[4]王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2020,000(019):P.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