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张斌 胡强通讯作者 陶健 周明 王坦
[导读] 对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张斌  胡强通讯作者  陶健  周明  王坦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
摘要:目的:对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6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调查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术(对照组)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观察组)治疗,两组人数相同,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h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疼痛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传统疝气修补术;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气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轻者会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引发疼痛,严重者会导致肠梗阻、坏死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患者来说,无特殊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通过手术修复治疗[1]。传统疝气修补术是既往临床中使用的手术治疗方式,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不断提升,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模式。本次研究将针对两种手术治疗方式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6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气诊断;患者无其他部位合并疝气诊断;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2.6±11.3)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1例,腹股沟直疝13例、斜疝21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2.8±11.4)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0例,腹股沟直疝12例、斜疝22例。
1.2一般方法
   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仰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展手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耻骨外侧结节部位和腹股沟韧带中点做长为2cm的切口,明确疝囊位置,直疝者将其翻到腹腔口,直接缝合疝环,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缝合腹股沟韧带和肌腱,而后常规包扎。斜疝疝囊较小者游离疝囊到颈部后结扎,疝囊较大者将其横向切断后游离近端予以高位结扎,止血后再扩至远端。
   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在复合全麻下开展手术治疗,于患者腹股沟横纹处切开腹外斜肌,逐层打开肌肉、筋膜,游离精索,检查疝环内口,对患者疝气类型进行判断,针对疝囊较大者要在疝囊顶端3-5cm处结扎并离断疝囊,由疝环内口填充无张力补片,确定补片与疝环内口吻合后再将其固定、缝合,清理创面后常规缝合。术后叮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排便不可过度用力。
1.3观察指标[2]
   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量表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分数与疼痛呈正比。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值为计量资料检验值,卡方值为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术后疼痛评估
   术后24h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h、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疼痛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气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不利,本病的发生通常与患者腹内压升高、腹壁肌肉薄弱相关,疾病早期无明显表现,仅为腹股沟包块,患者可自觉坠胀感,部分患者早期包括仅在站立时凸现,坐立或仰卧时包块消失。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肢体活动受限表现,若疝内容物嵌顿则会引发明显疼痛,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尽早开展治疗。
   手术是针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高位结扎、疝修补术等方式均是针对腹股沟疝开展的手术治疗方式,常规疝修补术是通过自体结扎、缝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此种方式不符合机体生理特点,会增加机体组织张力,也会增加创伤,且手术使用材料会与机体胶原蛋白相融,导致修复不牢固,同时会增加手术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治疗受限。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使用率非常高的治疗方式,此种方式操作简便,且能够减少机体张力,不会损伤机体原有结构,且在手术中使用的材料均为聚丙烯材料,与机体的相容性非常高,不会引发明显的排异反应,患者接受程度更高。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会影响疝囊周围的微循环,因此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可见,术后72h、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疼痛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证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更符合机体生理结构和生理需求,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无张力疝修补术针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效果更理想,患者手术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成生.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5):5081-5082.
[2]郑念刚.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