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  王亮
[导读] 谈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王亮
  (杭州市临安区口腔医院单位邮编;浙江杭州3113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巨大改变,对于口腔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如牙龈红肿出血、牙齿冷热不适、咬物疼痛、粘膜溃烂等,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口腔;疾病;诊断;处理;
   一、口腔内科常见疾病
1.龋齿临床的诊断措施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龋齿,作为口腔内科疾病诊断中最多的口腔内科疾病,在诊断龋齿的过程中必须准确判断病损初期牙齿是否完整,且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破坏性。当然,就现阶段的诊断理论而言,无法精确处理龋齿的临床诊断,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龋齿基础诊断知识的灵活运用来解决,初期阶段,肉眼无法准确观察出龋齿上白色斑纹的改变,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光纤透照、电子龋病计、激光荧光仪等设备或仪器的利用来辅助诊断。
2.牙髓病的诊断措施
口腔内科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就是根尖周炎、牙髓炎。目前口腔临床医学认为牙髓病多数是因为龋坏牙齿影响到牙髓及根尖周区域所致,临床上可能会表现出冷热刺激疼痛、咬合疼痛、牙龈肿胀等相关症状,部分情况下也可能会引起患者皮肤黏膜窦道的脓液溢出或者增生肉芽等不良反应。牙髓炎患者的口腔内时常出现明显的冷热刺激疼痛、夜间疼痛加剧或自发性剧痛,且疼痛不能定位。这时医护人员就可以考虑取用少量冰水或热水刺激可疑牙以确定患牙牙位,局麻下开髓引流,减轻患者疼痛,尽量避免牙髓炎症进一步往根尖区域发展,造成更严重的根尖区域骨质破坏或形成根尖脓肿。
口腔检查时侧重观察是否存在深龋等牙体硬组织损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当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准确地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相关并发症,例如龈乳头炎、上颌窦炎、三叉神经痛等症状,进而避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错误或者治疗方案不合理等不良现象。
在与牙髓炎症状相似的疾病中,三叉神经痛是最为相近的一种,但是三叉神经痛存在“扳机点”是最重要的鉴别要点。其次就是龈乳头炎,龈乳头炎患者的牙龈会出现明显的充血、红肿等临床症状,局部存在明显触痛,临床诊断过程中应选择“试点触别”的判断方式 。最后就是上颌窦炎,上颌窦炎虽然与牙髓炎类似,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基本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患牙,而牙髓炎基本都能找到相关病变来源。
3.牙周疾病诊断
牙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牙周病可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病变或牙齿脱落。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或其他因素诱发的牙龈炎、牙周炎等,这类疾病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肿胀、萎缩甚至坏死等,最为常见的疾病为牙龈炎、牙周炎等。这类疾病治疗时,医生要和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与身体状况,进而结合专业知识准确判断患者口腔疾病的类型与程度。包括全面检查牙周情况,查看是否存在牙菌斑,牙龈出血,牙周袋,附着丧失,根分叉病变,牙齿松动、及牙齿排列和咬合情况等。如有必要可实验室检查血涂片及细菌培养,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局部淋巴及发热情况,进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4.口腔黏膜疾病
在众多的口腔内科疾病中,以口腔黏膜的发病率为首,口腔黏膜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如溃疡、疱疹、苔藓、狼疮等。在苔藓症状中,口腔扁平苔藓(OLP)最为常见 ;而溃疡症状则以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为主;此外,念珠菌感染也存在不少患者。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除了黏膜所在部位、特征和形态之外,其组织病理同样需要密切观察,充分了解患者是否伴有发烧、疼痛和四肢无力等临床症状,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分离培养法和涂片法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特殊病历和条件满足的可以做基因诊断或免疫学诊断。口腔黏膜的诊断重点在查明疾病的形成原因,以此来掌握病情进展程度,为后期治疗做好铺垫。例如,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而言,它的发病表征主要是反复发生在口腔黏膜浅表性溃疡,呈现出卵圆形,其大小不一,大的如黄豆,溃疡表面凹陷并伴有淡黄色假膜覆盖,溃疡周边线状充血,这是口腔内溃疡的直接表征,这类疾病具有自限性,在溃疡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会自动痊愈。因为口腔溃疡的反复发生成周期性循环,在医学中常被称作 :复发性口腔溃疡,这种口腔疾病的发病次数大概是一月几次,甚至新旧溃疡交替出现的情况也会发生。
二、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处理措施
1.药物处理措施
口腔疾病治疗时主要以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为主,其中抗生素主要起到抗感染、抑制病毒、真菌及细菌,维生素则可补充患者机体所需微量元素,激素属于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通过口腔用药,可直接控制口腔中致病菌群,缓解患者炎症及感染,提高机体口腔免疫能力。
2..填补修复
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龋病,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通过对病坏牙体硬组织进行填充,可改善牙齿空洞,抑制细菌滋生,缓解牙痛症状。在填充时多选择玻璃离子、高分子复合树脂作为填充材料修补龋损窝洞,牙髓充血而未累及牙髓患者则采取丁香油酚类安抚、氢氧化钙直接或间接盖髓后用玻璃离子垫底,高分子复合树脂作为填充材料修补缺损窝洞。对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变,行根管治疗后,采用生物相融材料AHplus糊剂和生物惰性材料牙胶进行根管充填后玻璃离子垫底、高分子复合树脂作为填充材料修补缺损窝洞,建议冠修复,以保护失去牙髓营养供给而变脆的牙体组织。
3.饮食及健康指导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疾病认知观念,了解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日常多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合理饮食,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加强口腔清洁,定期回院复诊,以免病情复发。戒烟戒酒,保持充足休息,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自身经验,对患者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使用新型药物,如米卡芬净、特比奈芬、伏立康唑等三唑类药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常见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等,通过临床诊断采取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确保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怀普, 王利君,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J]. 中外医疗 , 2019, 21(7): 179-180.?
[2]刘纯,王春鹏,耳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处理[J]. 医疗装备 , 2019, 32(12): 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