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曹艳金
[导读] 对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心脏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预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

   曹艳金
   (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 对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心脏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预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手指的95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人数为48例,对照组患者人数为47例,两组患者全部采用心脏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出院前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观察组患者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健康护理的开展还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和敏感性,使患者在术后能够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心脏手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心脏病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手术开展前和手术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将家具,影响患者的正常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治疗后的重症监护过程中,各种医疗和护理仪器往往也会导致患者的恐惧感增加,产生心理应激源,这对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得知,在ICU恢复期间,心脏手术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影响非常大。在本次研究中,结合围术期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开展对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手指的95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全部符合首次开胸治疗,且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手术治疗后能够进行正常认知,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研究。将心脏手术史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在外。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1:43,患者年龄集中在38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48.99岁。对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人数为48例,对照组患者为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数据差异,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的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的措施如下 :首先是术前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同患者及其件数建立良好的信任,对患者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人员配置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将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同时需要采用合适的语言避免患者和家属负面情绪的恶化,在查房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的情况,多鼓励家属陪绑患者,减少患者术前的孤独感。然后是术后干预措施,患者在进入到ICU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病情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将心脏外科手术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包括治疗、饮食和睡眠等;同时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内容,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时候给予ICU术后教育,将患者目前的状态以及环境和各种设备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需求,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然后是家属课堂,在术后ICU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PPT等系统将健康护理内容的要点演示给家属,帮助患者家属更好的照顾患者,同时给与患者相应的心理关怀,提供最佳的联系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各种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临床数据处理采用软件SPSS22.0,患者临床数据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方法,组间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和转出ICU前的SDS和SAS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心脏对人体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手术治疗期间,为保证患者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行,需要准备多种辅助设备,同时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大,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且由于对心脏外科手术的了解不足,在手术治疗后存在着较大的恐惧情绪。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存在着严重的焦虑和易于等情绪,影响患者正常生理指标,这使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患者在恢复期间,ICU的环境和各种设备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刺激,加上ICU护理工作本身较为繁忙,护理人员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造成患者的孤独感,这会导致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延续时间较长,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在手术治疗前,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相关信息不了解,这种情况会造成患者胡思乱想,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恶化,对此,采取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情况以及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的信心。此外,在术后开展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快速调节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期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术后出现负面情绪的几率较低,且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晋珂.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4):123.
   [2]杨文文,车蕾,孙静静.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91-93.
   [3]车蕾,孙静静,杨文文.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1):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