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曹若兰
[导读] 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价值,以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曹若兰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价值,以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康复组(n=50,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对照组、康复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后FMA、MBI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风险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是脑血管阻塞、破裂性脑血液循环阻碍,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明显,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永久性脑功能损伤综合征。脑卒中患者认知、行为、运动能力障碍情况明显,需积极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1]。所以,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不良心理可影响患者参与积极性和配合程度。予以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7月,共计100例。纳入对象均为MRI以及CT等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患者和家属知情参与,患者意识清楚,发病<24h,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非首次脑卒中患者、其他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进行100例脑卒中患者分组干预,(对照组、康复组)2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1.3±5.5)岁;患者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12h,平均病程(8.0±2.0)h。康复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脑卒中患者年龄最小46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5±5.8)岁;患者发病时间最短3h、最长15h,平均病程(8.5±1.5)h。2组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接近,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50例脑卒中患者基础生理护理、心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常规内科护理。
   康复组——以上基础上予以5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康复护理。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的倾听患者主诉并对其情绪表示理解,明确影响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情绪转移方法、宣泄方法,予以患者正面暗示,从而平稳患者心理,调动患者参与积极性。(2)认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向脑卒中患者和家属介绍脑卒中疾病知识,包括疾病诱因、康复注意事项等,从而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树立治疗信心。(3)定期体位变换。因病情影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从而增加了关节脱位、痉挛变形风险。护理人员辅助脑卒中患者调整体位,以仰卧位为主,肩膀向上微抬、上臂保持外旋、肘/腕部外伸,上肢平放于枕头,
棉垫垫于大腿下方,膝关节垫高,2h调整体位1次。(4)按摩热敷。以热敷、按摩等方式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淋巴、血液循环,按摩缓慢、轻柔,热敷期间调整温度避免烫伤。(5)被动训练。家属、护理人员协助脑卒中患者被动训练,训练次数>2次/d,循序渐进从大关节向小关节过渡训练,对于患者的进步予以鼓励,建立患者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
1.4指标评分
    参考FMA评分标准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MBI评分标准评价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SF-36生活量表评价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2]。
1.5数据分析
    SPSS19.0统计计算脑卒中患者的计数型指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计量型指标(FMA、MBI、SF-36评分),分别以(n、%)、(±s)描述,组间指标差异检验采用(x2)和(t)。P<0.05,证明指标差异明显。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康复组与对照组100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失语、意识障碍、偏瘫等后遗症情况明显,从而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康复效果。考虑疾病的特殊性,单纯的基础护理无法满足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通过予以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护理、认识康复护理、定期体位变换、按摩热敷、被动训练等方面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以及治疗配合度,热敷可以避免静脉血栓、肌肉痉挛,定期体位变换可以预防并发症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被动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从而整体上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4]。吴美霞研究指出,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
    试验结果和朱刚瑛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基于脑卒中疾病的特殊性,需重视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过莉莉,黄米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04):46-47.
[2]梁庆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3):225-227.
[3]许晓双,黄映华,陈雪云.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4):262-264.
[4]马小珍,洪安辉,肖慧玲,吴金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03):72-73.
[5]吴美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139-141.
[6]朱刚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67-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