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李琴
[导读] 探究在骨科患者中促进全员参与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和意义


李琴
(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7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中促进全员参与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研究共选取患者100例,均为骨科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全员参与,为试验组,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84.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更好。结论:将全员参与干预应用在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其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提高,促进患者恢复,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全员参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效果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逐渐加强,常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对人们的健康需求进行满足。全员参与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多方面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需求[1]。在此问题基础上,本研究则以我院骨科患者为例,将全员参与模式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
1患者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为100,对其展开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50,试验组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23人和27人,患者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57.56±3.45)岁,对照组中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分别为24人和26人,患者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58.06±4.04)岁,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其他重大疾病的可能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比较。
1.2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护理。
   试验组患者则给予围手术期全员参与,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组建全员参与的项目管理小组,主要为20人的项目管理团队,其中有1名组长和1名副组长,主要是由骨科治疗的专科护士进行担任,专职从事骨科治疗工作。主要对项目的规划、控制和决策等进行负责,对PICC置管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进行研究,进行医院内的骨科治疗会诊,联合护理查房,将骨科治疗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决,并进行组织教育培训,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工具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对医院内存在的骨科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PDCA工具对骨科治疗质量进行提高改进。其次,对骨科治疗质量控制监控指标进行确定,项目组成员对护理单元进行全面的分析,将静脉导管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和静脉导管维护合格率、高危药物外渗率、头皮钢针使用率和留置针应用率等骨科治疗指标纳入到项目管理中。随后,进行项目管理计划,主要由骨科治疗的护士对项目管理计划书进行拟定,其中计划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所选定的6个骨科治疗质量指标的理由、各项质量指标的现状分析、预期目标值、项目管理小组的组织框架等,在计划书经过护理部的安全质量管理会审核后,启动工作计划。随后实施项目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骨科治疗联络员的巡查工作,促进各护理单元的骨科治疗联络护士对患者的骨科治疗情况进行巡查,同时确定静脉导管的维护情况、输液工具和血管选择等,对患者的骨科治疗意见进行听取,统计当天的静脉输液例次、对各输液工具的使用数、高危药物使用例数和骨科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遇到穿刺困难和药物外渗的情况时,需要促进核心人员进行会诊处理。其次,进行横断面调查,对核心成员在每个月的第2周和第4周的星期五到各护理单元对骨科治疗的质量指标进行汇总,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督促各护理单元的骨科治疗联络员进行核实。同时,进行重点监控和临床指导,需要静脉专科护士每周对护理单元进行1次大查房,并深入到患者的床边,对联络员的上交数据进行结合,展开巡查工作,并对重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对个别的骨科治疗疑难案例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骨科治疗满意度等进行了解,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措施整改。最后,给予教育培训,由骨科治疗的专科护士或是聘请院外的专家进行主讲,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并发症的预防、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和处理等项目,还需要护理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院外的学术交流会议中,将骨科治疗理念进行更新,学习骨科治疗新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2]。
2结果
2.2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干预后,高危药品外渗、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维护不规范情况的发生率均得以降低,而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正确率却得以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当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加强,对就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需要临床促进护理模式的改善。就骨科患者来说,其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此过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患者对应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将全员参与模式进行应用,可将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改善。
    全员参与服务主要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需要护理人员将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为患者进行耐心讲解,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注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就常规护理工作来说,其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通常是进行机械式的完成,难以保证护理效果,容易产生护患纠纷,而全员参与服务,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间将全员参与服务进行应用,可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提高,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玲. 全员参与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探析[J]. 新世界,2018,21(22):132-133.
[2]石秀莲.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员参与临床研究[J]. 新世界,2019,22(17):139-140.
[3]池丽娜,何美凤,曾雪芬.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全员参与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