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中国人民解放军京南医疗区复兴路门诊部;北京100036)
【摘要】目的:探讨在感染伤口换药护理中应用碘伏纱条的效果。方法:研究对对象以我院于2019.08-2020.08接收的110例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将入院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均分成常规组(予以普通纱条实施换药护理)与实验组(予以碘伏纱条实施换药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伤口愈合天数与换药次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常规组(85.5%),实验组伤口愈合天数及伤口总换药次数分别为(11.29±2.76)d、(7.15±1.41)次,显著低于常规组伤口愈合天数(13.15±3.04)d与伤口总换药次数(9.03±1.52)次,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伤口换药护理中应用碘伏纱条,不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伤口换药次数及愈合天数,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伤口;碘伏纱条;换药护理;应用价值
感染性伤口常发生在手术、创性操作或者是外伤中,因病原菌侵入创口,导致皮肤出现痛、热、肿、红等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痛苦感,同时还会延长伤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故而,寻找到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对加快患者伤口愈合速度,降低其住院时间起着积极意义。目前,敷料护理被广泛应用在感染性伤口治疗中,以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并辅以护理干预,可确保创面处于湿润状态,进而患者创面恢复速度[1-2]。本次研究以我院98例伤口感染患者为例,探讨将在感染伤口换药护理中应用碘伏纱条的效果,现将本此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08-2020.08,研究对象为110例伤口感染者,由于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不同,故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55)与实验组(n=55)。常规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5岁-78岁,均龄为(49.7±10.8)岁;实验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为7岁-80岁,均龄为(50.1±1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与对比。
1.2方法
1.2.1常规组换药护理法
以普通纱条实施换药护理,先应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伤口,以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彻底清除创口周围受损皮肤,再次以生理盐水对伤口及周围受损症状进行清洗,最后以无菌纱布擦拭创口皮肤,在创口外部以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胶带固定纱布,结合患者伤口与活动量合理实施包扎工作,结合患者伤口脓性分泌物多少、感染程度,每日或隔日进行1次换药。
1.2.2实验组换药护理法
予以碘伏纱条实施换药护理,将抽纱布条放置在容器内,实施高压灭菌处理,待纱条冷却后,倒入碘伏并加盖、备用。以酒精棉球对患者伤口四周皮肤进行擦洗、消毒,以过氧化氢溶液与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洁与清洗,对于创面较为平整、分泌物较小者,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对于创口周围存在较多分泌物或创口加大者,先展开清创处理,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再应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洗,之后再使用酒精棉球对创口四周皮肤进行消毒,最后将碘伏纱条覆盖在创口面,以无菌纱布进行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换药操作前,需将更换敷料必要性向患者进行讲解,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操作,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性感染;结合临促还能够经验,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伤口情况,计算患者伤口愈合所需时间。
1.3指标观察及评定标准
(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其中患者伤口相较于入院前,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判定为治疗无效;创面再生出肉芽组织,且切口处分泌物减少,判定为治疗有效;伤口愈合,并形成瘢痕或已结痂,判定为治疗显效;(2)两组伤口愈合天数及伤口总换药次数对比。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取SPSS21.0进行处理,临床疗效以百分数(%)进行表示,应用卡方值(x2)校验数据,伤口愈合天数及伤口总换药次数则以(x±s)进行表示,应用(t)值校验数据,统计学以P<0.05为判断意义依据,证明差异性大。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png)
3讨论
外科感染主要是因细菌侵入黏膜伤口皮肤伤口所造成的,且属于混合性感染,一旦伤口受到感染,细菌会产生毒素,导致机体胶原纤维与蛋白质被溶解,进而形成血栓、出血现象,对创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主要功能细胞为纤维细胞,当伤口内部发生细菌感染、细胞坏死、脓液时,则会对纤维细胞造成影响,阻碍新生细胞的生长,进而延缓伤口愈合速度。既往临床在更换敷料时,主要应用普通纱条,但其只具备局部引流作用,无法起到抵抗细菌、止痛、消炎等作用,故而不利于伤口恢复。碘伏属于高效、新型的一种杀菌剂,具有较强渗透性,且药效持久,能够对伤口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且碘伏纱条不会对皮肤组织带来刺激感,通过局部应用纱条,就能够清除掉坏死细胞,进而避免分泌物分泌。与此同时,碘伏还具备脱水性质,可使得创面处于干净状态,减少血液残留,有利于创面恢复。医护人员在清理伤口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伤口处面积,结合患者情况更换敷料,以此来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3-5]。
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应用普通纱条实施换药护理与应用碘伏纱条实施换药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实验组伤口愈合天数及伤口总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碘伏纱条换药护理法具有显著效果,可起到良好杀菌、消炎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碘伏对患者所造成的刺激性比较小,不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感,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治疗费用较低,操作较为简单、便捷,将碘伏纱条应用于感染伤口换药护理中,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霞. 碘伏联合湿润烧伤膏在伤口换药中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86):271-272.
[2]张小琴. 碘伏湿纱布湿敷在气管切开切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饮食保健, 2019, 006(051):40-41.
[3]王小平, 藤瑜, 郑燕芬. 慢性伤口湿性化管理的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 2018, 024(026):321-322.
[4]王艳萍, 黄建芳. 感染伤口中应用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的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024(015):256.
[5]董静. 观察碘伏纱条用于感染性伤口换药护理中的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029(03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