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英 郭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钻石湾院区心内一;辽宁大连116031)
[摘要]综述移动式对讲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背景、使用方法、应用效果,指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讯基本靠吼”的现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应用移动式对讲机可明显降低病区噪音、提高沟通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士行走负荷、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随着迷你型对讲机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移动式对讲机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Research status and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bile walkie-talkie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background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walkie-talkie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us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ar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asic communication by roar" brought about by the adverse effects,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walkie-talkie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ward noise,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ect,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nurse walking load and improve the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 satisfac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miniature mobile walkie-talkie, greatly convenient for medical personnel to carry, can be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key words]mobile walkie-talkie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移动式对讲机,作为专业无线电通信设备,在集群调度、应急通信、及时通信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1],在很多行业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尚未普及。
1.移动式对讲机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背景
目前,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的工作沟通基本以口头呼喊的形式,这种沟通形式对临床工作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包括噪音污染、沟通效率低、增加行走负荷等。
1.1增加病房噪音污染。有研究显示医护人员的噪音为病房噪音的主要来源,只有不断改善医护人员所带来的噪音,才能较大程度降低人为噪音的产生[2]。工作沟通时,当两人距离远或周围有其他噪音时则必须增大音量以便对方能听见,这便增加了病房的噪音污染。有研究显示,噪音超过70dB以上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引起心率失常,噪音不仅影响睡眠,还可以引起情绪紊乱、疲劳、焦虑、身体不适等抑郁症候群,还会严重影响易感个体的免疫反应[3]。有报道显示[4-5],医院病区白天噪音水平已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6]规定的医疗卫生功能区环境噪音等效声极限值55dB。
1.2沟通质量下降,降低工作效率。沟通时,倾听者容易因声音小或周围有杂音而听不清对方说什么,从而需要提高音量重复询问,或需要走到对方跟前陈述;或者对方没听见,而陈述人以为对方听见了,而导致沟通无效出差错。
1.3浪费时间,增加行走负荷。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分散在病房各处做自己的处置,当有信息要发出时,发出人就必须暂停手中的活,寻找并走到对方面前传达信息,这便浪费了很多时间并增加了很多行走负荷。
2.移动式对讲机的应用方法
2.1按排班定制对讲机的数量,科室设专用频率,根据工作需要设1个频道或多个频道,做好专机,定班专用标识。使用前由主要信息发出者办公室护士进行试机,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都要有回应,确定对讲机通畅。工作人员将迷你对讲机夹在白大衣上,随身携带。
2.2有医嘱下达时,办公室护士通过对讲机告知相应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收到信息后作出回应。医生有信息需沟通时,通过对讲机告知相应护士,护士收到信息后作出回应。
2.3安排专人对对讲机进行维护,包括清点数量,清洁、检查性能、充电等。
3.移动式对讲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3.1有效降低病区噪音。病区噪音显著降低的原因分析里很重要的一条是:缩短沟通距离[7]。有研究显示应用对讲机后,主叫人员无需大声说话,就能让被叫人员清晰的听到主叫的内容,且传出的声音只有小范围能听到,有效降低了病区因呼叫产生的噪音,改善了病区内“通讯基本靠吼”的传统习惯,直接降低了背景噪音,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属及患者的交流声音分贝[8]。柳乐[9]、房晶晶[10]、吴丹[11]、周颖[12]、王建芦[13]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3.2有效提高沟通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显示使用对讲机,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时间,及时解决各类应急状态问题,保证护理质量。办公室护士是信息发出的主要人员,通过对讲机可及时通知管床护士新医嘱执行、了解新收患者情况,使管床护士及时掌握工作任务新动态,做到先急后缓,心中有数,减少病房与办公室直接来回走动,达到省时、省力、有效沟通,高效完成任务。管床护士发现新情况也可快速联系医生,处理突发事件[14]。王建芦[13]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果。
3.3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行走负荷。有研究显示应用对讲机后,主叫护士无需走动去寻找被叫护士,可以有效缩短沟通距离,同时通过对讲机对工作进行随时的分配与协调,避免了不同护士做重复的工作,可明显减少护士的行走步数[8]。柳乐[9]、周颖[12]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3.4降低二次呼叫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研究显示对讲机可使护士站与病房零距离沟通,护士站护士接到患者呼叫后可及时通知在病房的责任护士,让责任护士可及时出现在有需求的患者身边,有效降低二次呼叫率。护士站护士无需大声呼喊责任护士,使病房噪音降低,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9]。陈春艳[15]、陈鸣凤[16]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结论。
3.5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有研究显示,使用对讲机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将对讲机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便捷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沟通[16]。吴丹[11]、王建芦[13]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结果结论。
4.小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式对讲机已有迷你型,迷你型对讲机携带方便,可夹在白大衣上,对工作人员进行各项处置没有任何影响。迷你移动式对讲机操作简单,经济使用,携带方便,不受网络的限制,能够实现跨越空间障碍完成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方式,通过精准无线沟通,减少无序、混乱沟通,减少了护士来回走动的行走负荷,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可显著降低病区噪音,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彤,蒋志伟. 浅析数字对讲机未来发展[J]. 中国无线电,2012,(8):39-40.
[2] 韩冬初,刘雯. 对护理人员进行宣教降低NICU病房噪音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6(25):12-14.
[3] 王英. CCU噪音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应激及相关免疫指标影响[J].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15,15(66):6-7.
[4] 陈利玲,叶志弘,陈黎倩等. 急诊抢救室噪声暴露现状分析[J]. 护理学报,2011,18(3A):
10-12.
[5] 胡静,周晓光,汤超美等. 新生儿病房噪音污染现状分析与干预[J]. 护理研究,2014,28
(10C):3814-3816.
[6]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3096 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环
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7] 李静,王云霞,王玲等. 降低病房噪音发生率的方法初探[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
(14):86-88.
[8] 蔡丹,罗洋. 移动式对讲机对肿瘤科病区噪音及行走负荷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
23(13):38-40.
[9] 柳乐,杜静. 对讲机系统改变临床护理工作中呼叫模式的应用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
应用,2017,1(13):209-210.
[10]房晶晶,刘秀娣. 耳麦式对讲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
(70):127.
[11] 吴丹,刘一秀,温晓萍. 对讲机用于ICU通讯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27(1):
39-40.
[12] 周颖. 试论移动式对讲机对肿瘤科病区噪音及行走负荷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18(10):246.
[13]王建芦,赵汝楠,尚娜娜. 移动式对讲机在肝胆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齐
鲁护理杂志,2018,24(22):58-60.
[14]陈春女,周若敏,刘青梅等. 对讲机在基层医院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
学杂志,2017,2(49):167.
[15]陈春艳. 分析使用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
(39):163.
[16] 陈鸣凤,王春梅,肖开美. 手持对讲机应用于临床提高护患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7,(09):173-174.
第一作者简介:高玉英,女,1980年生,籍贯山东省临沂市,本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山中街216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钻石湾院区心内一科,邮编116031,电话17709876288,邮箱6448345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