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人员与家属良好沟通对提高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曾珍
[导读] 增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良好沟通,研究其在提高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曾珍
(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 增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良好沟通,研究其在提高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78例患儿当作研究对象,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加强护理人员与家属良好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护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心外科护理中给予强化护理人员与家属良好沟通护理,不仅能够增强家属配合度,还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整体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良好沟通;护理效果;
    从临床护理来说,小儿心外科护理是非常关键且特殊的一个部分,由于小儿年龄尚幼,无法清晰表达自身需求,治疗期间由于无法耐受疼痛,以至于生成抵抗情绪,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推进。与此同时,心外科疾病存有着特殊病理特征,更加彰显了护理的重要性;如心脏病患儿,家属十分紧张患儿病情,难免产生不良情绪,护理期间容易和护理人员产生不愉快,由此增强护患沟通显示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本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78例患儿当作研究对象,增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良好沟通,研究其在提高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小儿心外科收治的78例患儿当作研究对象,以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心外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小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经由理论委员会审批。对照组39例患儿,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处于3-10岁之间,平均年龄(6.5±1.2)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例、心肌缺血13例、心律失常10例;研究组39例患儿,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处于3-11岁之间,平均年龄(6.9±1.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7例、心肌缺血11例、心律失常11例。比较两组小儿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均衡比较[1]。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加强护理人员与家属良好沟通护理,内容如下:
  (1)患儿入院时应当采用温和的态度、热情的语气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首次见面需给患儿及家属留下温暖的感觉,体现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推进后续治疗和护理的开展。
  (2)与其他护理不同,给予患儿展开护理操作时,需充分考虑患儿认知和情绪,理解、关心患儿,护理期间保持动作轻柔,在实施有创操作前需转移患儿注意力,保证一步到位,避免反复操作。平常可以增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从孩子的角度与他们交谈,减轻小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陌生感。
  (3)家属对于小儿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方案都非常关心,还有的家属会出现敏感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的实施中需充分考虑家属感受和情绪,针对家属的疑虑耐心解答,必要时,向家属解释护理操作的作用,促使家属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护理操作[2]。由此不仅能够时期缓解不良情绪,还能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
  (4)手术治疗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状态、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阐明小儿护理知识,让家属了解如何在术后给予小儿更好的护理。多与家属沟通小儿病情,让家属调整好心态,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小儿饮食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进行本文数据分析,使用(%)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研究结果为P<0.05,则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74±3.5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24±4.20)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一:


3.讨论
   在护理工作的实施中,有效沟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优化护患关系。小儿心外科护理中,增强护理人员与家属良好沟通,能够获得家属信任,减少小儿恐惧感、陌生感,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4]。
   当下,临床和人们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患儿沟通能够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有助于增强配合度;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则能增进家属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理解,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有效沟通有助于缓解家属不良情绪,增进其配合度,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家属监督与反馈制度对提高小儿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10):151-153.
[2]郭民霞.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3):205.
[3]赵冬梅, 任丽霞. 亲情护理模式在小儿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 饮食科学, 2019(8).
[4]卢小凤, 杨文雯, 蒋艳梅.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前沿, 2019, 28(001):32,34.
[5]彭婷, 黄尔佳, 蒋庭芳,等. 人文关怀模式在小儿心血管外科病房的实践[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8, 025(006):18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