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胡帆
[导读] 探究分析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胡帆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研所;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到我院开展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共计8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房颤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给予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后,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做好对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充分了解并积极给予护理手段进行预防,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术期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成功率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房颤在老年人群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且受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1],该病的危害性极大。如果不及时的诊断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到我院开展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共计8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到我院开展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共计80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房颤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9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65.32±1.35)岁,平均病程为(3.23±1.34)年。实验组患者男性24岁、女性16例,年龄最小50例、年龄最大80例,平均年龄为(65.36±1.22)岁,平均病程为(3.41±1.03)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断标准;无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相关禁忌症;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死亡患者。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手术评估、健康宣教、体征优化、术中监测、术后止痛、起居指导、饮食护理等内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其中包括:血管栓塞的预防。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直接在患者的心房内部进行相关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引发空气栓塞和血栓,增加了术中猝死的危险性,因此主刀医生必须和护理人员一起仔细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在患者的血管内充满肝素盐水,防止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医护人员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并正确置入,释放后多次检查保证封堵器完全释放,防止因为封堵器脱落造成猝死。如果超声心电图的操作不够规范,可能会引发患者的食管黏膜损伤,因此要选择具有娴熟操作技巧的医护人进行手术陪护,调整好设备的位置并确定合理参数,保持动作的轻柔、缓慢,避免发生医源性损伤。由于该手术的左心耳属于患者左心房发育过程中的附件,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破损,引起心包积液。所以应在手术前提前准备好穿刺包,在发生心包积液的时候及时开展心包穿刺手术,做好积液的引流,保障手术的成功[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做好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相关预防后,手术的成功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做好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相关预防后,术后恢复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做好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并发症相关预防后,发生栓塞、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食管黏膜损伤的患者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手段下,发生栓塞、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食管黏膜损伤的患者1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由此可见,预防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临床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手段,手术成功后将会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该手术由于创伤性大且手术位置特殊,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临床做好相关预防性工作进一步保证手术的成功[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给予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后,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做好对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充分了解并积极给予护理手段进行预防,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适用。

参考文献:
[1]肖唯.房颤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的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85-87.
[2]白晓燕,李瑞合,王媛媛.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1):4063.
[3]杨满青,陈新梅,袁静, 等.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6):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