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石玉琴
[导读] :探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价值。


石玉琴
(中铁二局集团第二医院麻醉科;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1-2020.4内的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全身麻醉)和观察组(34例,椎管内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短,骨骼愈合快,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8%vs22.5%),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麻醉,建议采纳椎管内麻醉方式,在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

   现阶段,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剧,致使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在交通运输业、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临床骨科常见、高发性疾病[1]。数据显示,在髋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占比50%-55%,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但术中麻醉至关重要,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减轻应激反应、提升临床疗效的根本[2]。为进一步探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价值,择2018.1-2020.4内65例患者展开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2018.1-2020.4内,研究对象我院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均值(69.50±8.12)岁。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均值(69.74±8.36)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术前静脉滴注林格氏液8-10mg/kg,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密切监测;术中根据患者实际反应依次注射0.4~0.6μg/kg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1,宜昌人福药业)、0.2mg/kg顺式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090202,浙江仙居制药)、0.2~0.3 mg/kg依托咪酯做麻醉诱导。喉罩麻醉后泵入4mg/kg/h丙泊酚、0.1ug/kg/min瑞芬太尼做维持麻醉。
   观察组:实施椎管内麻醉:指导患者取侧卧位,穿刺位置选在L3~4椎间隙,穿刺后将锥形腰麻针置入, 确认脊椎髓液流出情况,后将葡萄糖注射液(10%)+7.5mg布比卡因稀释为1.5ml注射液并注入,后硬膜外置管,根据患者麻醉耐受程度来确定是否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情况。
1.3.2术后并发症情况。
1.3.3术后恢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SPSS 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完全随机设计的“t”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借助“x2”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骼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P<0.05。见表1。


3、讨论
   股骨粗隆在股骨干、股骨颈连接处,若过度内收或外展股骨粗隆,极易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时遭受重力撞击也会诱发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见,在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现阶段临床骨科常见疾病。而老年人群身体机能差、年龄大,加之部分老年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高发群体,且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3-4]。
   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下,外科术式成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主要技术;但骨折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因此对麻醉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临床以往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麻醉,多借助单纯全身麻醉为主,麻醉效果显著。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单纯的全身麻醉无法有效阻断创伤刺激的传导,且不能很好的对交感神经进行抑制,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应激反应,增加肾上腺素并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导致患者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症状[5]。经研究证实,椎管内麻醉可有效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回心血量的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患者心功能产生改善的同时减少出血量,稳定围术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可有效提升镇痛效果的同时减轻麻醉对患者周围脏器造成的牵拉刺激[6]。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骼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8%vs22.5%),P<0.05。证实了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椎管内麻醉的价值。提示:椎管内麻醉可在稳定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指标用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因此是临床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式。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丽.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59-160.
[2]陈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77-78.
[3]李幸雷.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丙泊酚用量及术后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4):340-342.
[4]彭德良.观察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8):249-250.
[5]靳闪.超声引导下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89-90.
[6]陈跃,陈美珍,王钰.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对比[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2):348-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