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小儿惊厥的家庭护理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  杜纽牛
[导读] 怎样做好小儿惊厥的家庭护理

   杜纽牛
(石棉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400)
   惊厥是多种原因致使脑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急症,常见于小儿,在婴幼儿中尤其多见。惊厥的发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并且时常伴随意识上的障碍。幼儿的惊厥发病率并不低,百分之五到六的小儿都有过惊厥发病的经历,频繁发作的惊厥可能会引发各类并发症,痊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做好小儿惊厥的家庭护理,可使幼儿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一、什么是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幼儿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并以阵挛性收缩和强直性收缩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急症,在婴幼儿中多见,如果惊厥反复发作会引起脑组织的缺氧性损害。
二、小儿惊厥的病因
    包括:1.感染性,即热性惊厥,分为(1)颅内疾病病毒感染,例如病毒性脑炎和乙型脑炎。细菌感染,例如由结核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引起,或是静脉窦血栓、脑脓肿形成的。霉菌感染,例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等。还有例如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以及脑型疟疾等引起的寄生虫感染;(2)颅外疾病,包括由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和败血症等等为原发病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破伤风等等。
   2.非感染性惊厥,即无热惊厥。(1)颅内疾病,包括颅脑损伤例如产伤、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等。有部分患儿由于脑发育异常,例如先天性脑积水、头大畸形,脑血管畸形、脑性瘫痪以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例如脑肿瘤和脑囊肿。癫痫综合征例如婴儿痉挛症和大发作。脑退行性病变例如脑黄斑变性和脱髓鞘性脑病。②颅外疾病,比如代谢性疾病例如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和低血钠、高血钠等体内激素代谢失常以及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等。遗传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以及肝豆状核变性等等。全身性疾病例如高血压脑病、心律紊乱、尿毒症、食物或药物以及农药中毒等等;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惊厥,惊厥持续状态和高热惊厥。
   
   
三、小儿惊厥表现有哪些?
  由于患病的婴幼儿身体情况和特点不同,他们在发病时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包括:突然发病、头向后仰、眼球上翻、丧失意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肉突然开始阵挛抽搐或强直性抽搐,更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颈项僵直、角弓反张,或者呼吸紊乱、面部青紫或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之后转入嗜睡状态或昏迷状态。
(二)体征
    包括:在小儿惊厥发作时或发作不久后检查体征,会出现瞳孔散大、病理反射阳性以及对光反应迟钝等体征,小儿惊厥症状停止后不久患儿会恢复意识。
四、并发症
   存活的新生儿惊厥患者中出现后遗症的患儿 占总数的14%-61%,平均占比为20%。常见的并发症表现有癫痫、智力障碍和脑性瘫痪,除此之外,还有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多动、语言障碍以及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视听障碍等症状。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脑性瘫痪。随着婴幼儿发作惊厥的时间持续越长,引发后期脑性瘫痪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发作一天的惊厥患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7%,3天以上的患儿发生脑性瘫痪的几率为46%以上。是否会引发脑性瘫痪与婴幼儿发作惊厥的类型有关,例如强直性发作的惊厥更容易引起脑性瘫痪;(2)智力障碍,发作超过三十分钟的惊厥和新生儿时期肌阵挛发作和肌强直以及惊厥的持续时间与是否会引发智力障碍的关系非常密切。
五、小儿惊厥家庭护理的要点
(一)体位护理
    包括:保持正确的体位:将患儿摆成侧卧体位,从而保证患儿口腔的分泌物能从口角流出,并在上磨牙和下磨牙中间放进牙垫以防幼儿惊厥发作时咬伤舌头。(二)及时降温
    如果患儿在家里发热,可以进行简单的物理降温,比如解开患儿的领口和裤带,并用温水、酒精等为幼儿擦拭头部和颈部,也可擦拭两侧的腋下和两侧大腿根部,或大面积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在额头处降温,但切忌湿敷胸部和腹部。有条件时可给患儿使用退烧药,无条件时,也可以选择塞肛的方法使用退烧药(小儿退热栓)来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
(三)保证吸氧
   婴幼儿惊厥发作时对氧气的需要量会增加,保证患儿的吸氧量可减轻缺氧及脑损害,如果惊厥的发作时间持续较长,最好给予吸氧。

(四)加强防护
   小儿惊厥时要特别注意患儿在抽搐时碰伤或是坠床,有必要时,可以适当地约束患儿的四肢,但切忌用力强行按压患儿,避免造成骨折或肢体脱臼。有些患儿在惊厥时可能会发生皮肤损伤,对于这类患儿,可将纱布放在患儿手中和腋下,来防止皮肤因摩擦而受损。
   在患儿惊厥发作时,已出牙的患儿上下齿中间要防止牙垫,避免口唇和舌头咬伤,如果患儿牙冠紧闭,切忌强力撬开,否则会损伤患儿牙齿。还可以设置防护栏在患儿床边,防止患儿掉落摔伤,还应在防护栏边放置棉垫等软垫防止患儿抽搐时撞伤,床上一切可能会撞伤患儿的硬物都应移开。如果患儿发作时倒地,应该就地抢救,并挪开一切可能会伤害患儿的物品。对于抽搐频繁的患儿,要尽量减少刺激,保持室内安静,并且光线不宜太亮。
(五)保证营养足够
   患儿发作惊厥时不能进水,等到惊厥停止,患儿恢复意识后可以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饮食来保证患儿营养的充足。如果患儿在抽搐后意识仍有障碍,可以选择用鼻饲或静脉来补充营养,但注意在鼻饲前要抬起患儿头部以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要保持鼻饲量和进入速度适当,如有必要,可以使用镇静剂后再进行鼻饲,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鼻饲后三十分钟内不宜吸痰,以免引发呕吐。
(六)加强基础护理
   保证衣服、被子和床单的清洁、平整、柔软干燥,在给患儿翻身时要避免有拖、拉等动作,避免动作粗暴使患儿的皮肤擦伤。年长患儿若有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要在便后使用清水擦洗干净皮肤并涂抹滑石粉;还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防止患儿发生皮肤感染和褥疮;若是患者为婴幼儿,应该选择质地柔软的尿布为患儿更换,并在患儿大小便后及时为之清理;每次喂完奶或是喂患儿进食后使用适量温开水清洗口腔;要保持卧室定时通风,空气清新。
(七)病情观察
    应该经常观察,密切关注有无惊厥的先兆症状,并在惊厥发作时注意惊厥类型,对惊厥的发作次数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在惊厥发生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以及有无发作时的状态,记录惊厥的持续及间隔时间。还应观察的情况包括:惊厥发作时的部位、发作前后的精神状态、是否嗜睡、昏睡、昏迷,有无发热、呕吐、腹泻、皮疹,注意观察患儿血压以及神智的变化。
  六、结语
    小儿惊厥的发病率是成人发病率的10-15倍,其中以婴儿最多见,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异常或功能性异常引起的,常常引起婴幼儿窒息及外伤,因此,及时对患儿进行抢救,保持患儿呼吸的通畅并供给足量营养、加强皮肤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情对惊厥发作的患儿有重要意义。了解如何进行小儿惊厥的家庭护理可以让幼儿在惊厥时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也可降低小儿惊厥引发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