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芳
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050000
摘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长期以来,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侧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悖。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重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转变数学教学观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深化实施新课改理念,推动初中数学教育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学生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推理过程、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算理算法的分析解构过程通过可变换的模型操作、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情境模拟、动静结合抽象知识的具象化转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掌握,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1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价值
学生通过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能够促进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数学概念和数学技能等之外,还能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等,以此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提高,但是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抽象、复杂等特点,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教师在传统初中教学中,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造成其授课时通常以机械方式强制“灌输”数学知识给学生,学生学习主要以机械背诵为主,虽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数学知识,但不利于其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环境,进而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2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2.1 不能全部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教学融合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很多信息的处理技术。因其明显的交互性,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点很抽象,凭借语言不易讲解清楚,此时使用多媒体,便可以应用动画或者视频,将知识点形象的表现,促进学生的理解。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可根据教师需求进行暂停和回放,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印象。此外,多媒体课件之中还可以添加音乐等,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模式,使教学信息化。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不足,多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件上,教育者将所要传授的内容制作为课件,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直观观看教学的内容。这只是将教学的内容由书本转移到屏幕上,并未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未达成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2.2 忽视概念形成过程,学生的理解缺乏基础的支撑
对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塑造数学基本技能、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的基础。但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数学概念、公式等的引入、记忆掌握与强化运用,而忽略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受到教学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概念形成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抽象而复杂的推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现较为困难。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未有效理解与内化的情况下,盲目通过高强度的习题训练进行模仿性强化,不仅忽略了学生的学情特点,而且违背了数学学习的规律,进而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导致教学效能的劣化。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分析
3.1 符合学生学情,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模式的灵活转变
多媒体教学具有高效率、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及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等诸多优点。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逐渐打破传统固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与合作性,进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微课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以及基于网络的在线答疑与实时交流等。而在这些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目标的制定者、问题的启发者、课堂的组织者、思路的引导者和能力的提升者。学生能够就某一数学问题进行合作互助探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试验与演示;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成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释疑与引导,知识的内化在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针对性指导下更加高效。
3.2 合理寻找整合的切入点
合理寻找整合的切入点,突出其整合的重点和价值,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提供保障。并且对整合的切入点找准,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找准整合的切入点时,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为有效防止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则教师可以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两者整合的切入点,并且在教学期间,结合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全面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中心对称图形,然后,在教学当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分享中心对称图形。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视频,让学生讨论一下两个旋转的图形关系和共同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3.3 增强多媒体的教学形式
加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里,经常将教学需要的练习题写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课前将课堂上所需要展示的内容编辑在课件内,在课上通过大屏幕将习题展示出来,节约了教学时间。使用课件可以通过动画以及文字的转换,展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使课堂内容变得有趣。比如,在解释圆与直线位置关系之一问题时,可以通过课件使直线变化,像学生生动的表现出圆和直线相切等位置关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回放课件,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4 打破时间、空间的制约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教师打破课堂时间和教室空间的限制。空间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展示出教室外的多种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了解。举个例子,教师在进行数学概率讲授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商场内抽奖的场景,是学生增强对抽奖活动概率的理解。随后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讲授。时间方面,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知识的同时展示出相关的历史、时间背景,促进学生的吸收,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相关知识讲解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验内容,使用电脑进行投掷过程的模拟。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实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关键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问题具象化、静态概念动态化,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彭翠红.探究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2017(6):32.
[2] 康淑瑰,李建华.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8(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