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秉纯
衡阳市船山英文学校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0
摘要: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实现物理教学的良好导入,让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强化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强化提出问题的精准性。本文主要讲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实践应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应用
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要求比较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创新性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目标的驱使下进行实验探索,更加强化了物理实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问题情境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和研讨。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一)探究性
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所以,在进行物理问题情境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把物理抽象概念和定理转化为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激发参与热情,自觉进行思考,并激发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1】例如,在学习“研究闭合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欧姆定律的公式,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并在实验之前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导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是什么呢?”在这个探究性问题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实验,对问题进行一一起探究和实验。通过对实验中得来的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对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具有更加具象化的认知,从而强化对闭合电路的深度理解。由此可见,在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导下开展分组合作实验,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氛围的有趣性,对物理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突破。
(二)趣味性
趣味性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知识艰涩难懂,需要教师利用趣味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体验探究实践的乐趣。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加自如和放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例如,在学习“研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鬼当家》电影情节进行问题创设:“凯文(电影主人公)往地上倾倒油漆之后,为什么坏人会滑到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并结合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强化对生活常识的认知。【2】保障问题情境的有趣性,利用学生都比较习惯的电影作为问题导入点,把抽象的物理定律形象化,提升研究兴趣,促进课堂交流,强化对物理定律的记忆。
(三)层次性
如果教师在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比较难,超出了学生学识范围,导致学生答不出来,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在进行问题创设时,教师要掌握由易到难的问题原则,对问题进行层层递进。也可以把物理难题拆分成几个小的问题,让学生分层掌握。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针对惯性这一知识点进行层次化提问。例如“惯性的概念是什么?惯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物体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等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并在实验探索中,增强对惯性知识的了解,强化牛顿第一定律的认知。【3】由此可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针对物理知识进行分层提问,还要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从而进行多层次物理教学,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掌握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等知识。
二、问题情境有效应用
(一)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活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真正获取物理知识的关键途径。在实验中有效融合问题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物理概念和定律进行研究和探索,并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物理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此外,利用问题情境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引发学生思考兴趣。【4】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利用甘地拿出,变压器以及导线组成一个封闭线路,选择几个学生站成一排,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学生握住导线的两端,教师打开电源之后,学生就会产生触电的感觉。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轮流参与实验。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触电的感觉呢?为什么在触电时还是保持安全的呢?”学生结合所学的自感知识以及实验中的真实体验,进入深度思考,并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二)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处处是物理现象。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强化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强化对生活本质的认知,也能够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转化为形象化的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在问题情境教学中,联合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展开提问,能够进一步优化课堂氛围,引发兴趣,促进学习深度和广度。例如,在学习“惯性”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提问,如“溜冰冰刀的设计和惯性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为什么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倒呢?”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相关知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无色的海水在折射情况下却是蓝色的呢?”在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相关知识时,提问“为什么冬天的时候衣服更容易起静电呢?”等等。【5】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更加具象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并激发对生活本质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促进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学习。
(三)关联新旧知识
物理知识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问题情境中关联新知识和旧知识,不仅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还可以对新知识进行良好的导入,在旧知识的依托下,更容易的学习新知识的内涵。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知识内容,并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在拔河比赛中,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论中,两者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在拔河比赛中会分出胜负呢?是否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和摩擦力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等问题,既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进一步强化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6】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在问题情境的教学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强化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和掌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遵循探究性、趣味性以及层次性的应用原则。具体的实验应用策略中,注重和物理实验的融合,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并要能够和新旧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效关联,从而促进物理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卓清全.浅析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问题情境[J].高考,2020(17):54.
[2]唐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114.
[3]马鹏飞.探究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天津教育,2019(35):124+126.
[4]叶陈梅.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11):177.
[5]王淑君.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8(09):21.
[6]钟晓芳.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4(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