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源自健康——浅谈中班幼儿生命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沈婕
[导读] 幼儿生命健康教育是一种情感智慧式教育
        沈婕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      江苏省常州市   213022
        【摘要】幼儿生命健康教育是一种情感智慧式教育,它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究,让幼儿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与智慧,体验生命的美好与尊重,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关键词】 生命  健康  关怀  身心  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中,健康领域占领着首位,由此可见,幼儿生命与健康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纲要中还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有效的教育方式下,中班幼儿健康领域的身心保健及体育技能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身心健康。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人有一种使自己成为有能力和有效力的持续内驱力。”同时,大量的心理学及脑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这句话的关键之处在于“主动性”和“能动性”。反思我们中班以往健康邻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活动环境、空间、时间受限,布置单一。
问题二:游戏材料的投放缺乏。
问题三:教师干预过多,自主性体现不够。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让我们随之有了新的认识和行动: 由于我园户外场地及室内空间小,我们利用了小空间创造了大价值,并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周边资源、乡土资源、网络资源,促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 、 参与布置 , 突出自主 —— 创设有效的生命探究区,体验人体生命特征研究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所以,我们按照以下标准,邀请家委代表和孩子们共同参与了科探区环境的整改。
1、 要充分发挥教育潜能
中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感知觉。因此,科学区的创设要坚持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特点把各种抽象的科学概念通过具体实物、现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幼儿天生好奇心强,我们就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不断引发幼儿思考和创造,提供适宜的材料,仔细观察,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引导,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幼儿操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材料。
2、 投放适宜的材料
在材料的投放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们班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不排除有材料单一的现象,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不能引发幼儿去想、去操作。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整改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索,让幼儿亲历“科学家研究”的过程。
3、 材料投放要具有渐进性
科学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地进行,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分期分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的投放。

例如,在“动植物生命探究区”的小乌龟身上,教师先在活动区投放了放大镜材料,让幼儿观察乌龟的外表特征,随后在适合乌龟生活的环境中,提供了各类关于乌龟的习性及生活环节的书籍和卡片供幼儿阅读,并结合实际操作亲自照顾乌龟。
4、 将生活经验与操作相结合
幼儿认识事物多依赖于感知觉,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真正适合幼儿的材料既要体现生命科学的概念属性特征,又要能够让幼儿将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转化为科学概念,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
5、 注重材料的教育价值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其对材料的最初探索。通过材料,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习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但有些材料提供,故意影响着幼儿的判断能力。例如,生命探究活动后,教师在“动植物生命探究区”提供了专业的乌龟冬眠土,还提供了一些不合适的冬眠土,幼儿根据书本知识,去对比,研究,找出正确的冬眠土。
二 、 贴近生活 , 紧扣精髓 —— 及时调整游戏环境 ,付出行动。
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时间、空间布局还是设施、材料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质量,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
(一)案例描述:
我在“动植物生命探究区”中投放了很多蚂蚁,让孩子们自己玩。由于为了安全起见,蚂蚁是被关闭在封闭式的容器中,他们玩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后来,我在蚂蚁边上投放了记录纸和笔,幼儿开始兴趣加强了,观察了一会后能认真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幼儿对蚂蚁的动态也突然有了感性的认识,可是过了新鲜劲后,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再次减小。
(二)案例分析:
《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中指出:要创设一个让孩子有兴趣的科探区,让幼儿有兴趣操作。而我们班目前的科学区的创设并没有很完美的自然环境,所以孩子们只有局限性的材料去操作,失去兴趣也是情理中的事。
(三)调整策略:
1.我们将科探区转移到接近水土源、光源、与其他区域间的地方,利用离水土源近、光源充足、安静的角落作为科探区,这样不但能方便幼儿取材,还能够让孩子自由、安心地到自然环境中取材进行探索活动。
2.在每次科探活动前都去带领孩子先观察实验过程与结果,积累相关的经验,再去户外实地探究。
(四)调整结果:
通过家长、孩子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小小的“科探区”顿时热闹了起来。
生命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胜过任何的教育,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就必须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幼儿的生命健康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生命健康科学,幼儿对于生命健康具有更多的直觉。一方面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做中学”;另一方面更要解放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系列的活动后,我们会与幼儿共同商量并创新新的生命关怀区域,带孩子们感受放生生命的乐趣,让孩子们在爱的世界里生活。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6.
[2] 武晓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中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启示分析
[3] 彭琦凡.《学前教育研究》 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
2010 (12) :27-30.
[4]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5]才儿坊:《如何创设幼儿园科学区》
作者信息:沈婕,女(1987.11—),汉族,江苏省常州市,本科,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河海幼儿园,幼教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