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江西赣州龙南市龙南镇第一中心小学 江西 龙南 341799
摘要:本文将从课堂的课前预习和课中讲解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将微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在文章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微课相比较传统教学资源其本身有着丰富性、简便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微课以视频为表现形式,可以有效的将图片、音频、文字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在一起,内容丰富,趣味性较强。得益于视频本身的特点,学生在使用时只需要点开视频即可学习,操作简单。微课独有的灵活性,将相对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视频的形式,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一、巧用微课完成课前预习
在学习新课程时,学生应当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熟悉课文中的内容,预习结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良好的预习有助于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已经掌握,有哪些地方又是需要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向老师询问。” [1]传统的预习方法便是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标注出文章的自然段,然后将课后的生词在文章中圈出,给生字词标注出读音以及组词。这种预习方法从最为基础的字词出发,目的是扫清字词障碍,便于在课堂中专心听教师讲解课文,理解课文本身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讲解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讲解时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提前完成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文章讲解,在引导和拓展方面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如果对于文章所写内容熟悉,在教师讲解时还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但面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题材,学生没有具体 的经验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们便很难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2]面对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的限制,使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微课利用本身丰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所要学习课程,在大脑中形成形象具体的感受,在教师讲解以后便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借助社交平台,将制作好的微课提前分享给学生家长,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在观看时,学生随手记录并写下自己观看以后的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上带着问题来听老师讲解。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白鹭》的课前预习为例。教师除了让学生自行完成生字词的预习,阅读课文标注自然段以外,再让学生观看《白鹭》的微课,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更为直观感受到白鹭的外形、体态以及神情,与朱鹮、白鹤之前的差别。学生在次读文章时,便能感受到作者所写的生命之歌,感受白鹭的精巧美丽,这时文章中的白鹭在学生心中便犹如活物,栩栩如生。
二、巧用微课促进课中理解
由于语文教学主要在教室中开展,学生能接受到的信息主要来自教材中的文字和配图,以及教师的讲解和板书。“这些信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并不能像图片、视频一样所见即所得。
” [3]语文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如果学生没有与之相联系的生活经验,即使教材编排再好,教书如何讲解,学生都很难抓住文章的重点,理解文字中表达的含义。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更好的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这种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用微课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一种动画的形式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所要讲解的主题中,学生在微课的导入下,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便可以更快的吸收理解。” [4]在课堂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对于文章的领会和理解,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再听教师对于文章的分析讲解,印象便会更加深刻。在讲解之后,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以及课外拓展。
例如在讲解《桂花雨》这篇课文时,作者描述了故乡的美好事物,回忆了自己孩提时快乐幸福的画面,作者详细写了院子里的桂花树,尤其是桂花经过一阵风吹雨打后,飘落满园的桂花雨写的惟妙惟肖。学生有些并没有见过桂花的模样,自然也想象不出桂花雨是一种怎样美好的场景。教师便可以借助微课,来展现桂花被风吹落时候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中所蕴涵的美丽景象,让学生学习到如何进行景物描写,理解如何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学会“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方法。作者借着桂花说出了自己对家乡的依恋和喜爱之情,文章的表面是在写桂花,写小时候的见闻,写回乡时遇到的事情,可实际上却一直都在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可小学生大部分没有远离故乡的经历,他们很难去理解思念家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面对这种感情无法引起共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通过在微课中插入一些与思乡有关的视频,听名家深情朗诵的《乡愁》,尽可能让学生也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在讲解《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故事的叙述和缩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实现。在带领学生熟悉完课文以后,教师开始讲解课文中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之前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将猎人海力布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选取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制作,包括分猎物、救白蛇、拿宝石、听消息、救村民、变石头这几个主要情节。学生在看完以微课形式呈现的小动画以后,对文章的整体情节有了清晰的把握,再进行复述故事、缩写故事时学生便可以更加顺畅的完成。
四、结束语
微课这种新时代下的信息产物,以自身独特的优势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在上课时,仅仅依靠口头讲解、演示文稿以及教材等单一的教学形式,有效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不断丰富自身教学经验,掌握各种教学技巧。学生在微课的协助下,能有效拓展思维,更好的完成课前预习,在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微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感悟所学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但微课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在与现有教学相融合过程中仍然有些不足之处,在具体的使用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的方法来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巧用微课,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赤子(上中旬),2016(22):211.
[2]王路.巧用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9,000(008):119.
[3]汤井叶.巧用微课教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质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00(006):59.
[4]陈容.巧借微课,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J].语文课内外,2018,000(0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