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建议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马晨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学既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又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树立其良好的文化自信。
        马晨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学校邮编,250014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学既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又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树立其良好的文化自信。本文阐述了要创新教学视角,传承中华文化;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设置课程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关注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融合教学

一、前言
核心素养渗透在语文科目中的教育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需求在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渗透教育的具体形式为: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优秀思想、高尚元素,以教材视角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审美能力、文化自信等方面,以此完成渗透教育任务,实现核心素养融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建议
1.创新教学视角,传承中华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施教期间,应关注施教方式的创新,减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枯燥认知,提升学生对语文科目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语文科目学习的热情。教师应采取的施教创新为:
在导课环节中,为学生引入课文相关素材的音乐、灯谜、诗歌等内容,借助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逐渐升华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完成时,应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课文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面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白桦》诗歌教学完成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诗人的相关作品《夜》,或者是相关植物类型的文章《白杨树》,升华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怀,提升课文的教学效果,从课后阅读借助多种文章描述形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培养其生态环保理念,渗透核心素养[2]。
在课后布置作业时,为学生设计较为丰富的语文作业,从试题、朗读、写作等方面逐一入手,减少学生参与试题作业产生疲劳感,提升作业形式的丰富性,从课后作业角度,为学生融合多种优秀思想文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生活技能,渗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融合施教理念。语文教材作为义务教学的施教基础,教材内容编撰期间,经历教材选择的认真筛选,保障教材内容的可读性与教学性,以此形成了教学体系良好的教材版本。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学生语文素养为施教核心,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呈现语文教学课程,以此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阅读材料,经历了多重筛选与比对,具有崇高的教学价值,且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范畴。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借助教材施教的同时,应详细开展语文课程设计,为教材文本选择适宜的教学流程,予以施教,保障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取知识、升华自身修养[1]。
第二,融合施教方式。以课题《京剧趣谈》为例,探索语文施教为学生开展的核心素养课程。教师应采取的施教流程为:先是安排“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后半部分《亮相》,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亮相》,学生汇报。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课件呈现:《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各自然段的段意;二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清了文本的层次。三是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地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了铺垫。
核心素养升华施教:在学生总结词汇完成时,教师让学生逐一回答,将京剧美感词汇逐一书写,为学生升华京剧形象,引出京剧柔美形象,树立京剧国粹的品质,文章中洋溢着诗人对京剧的喜爱。从思想层次,借助京剧的高洁品质,诗人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高洁品质、以此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自身高尚的思想品质,实现核心素养的施教过程。
3.设置课程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施教期间,应为学生适当设置课程问题,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给予学生思考方向,促进学生融合在教学中,体会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内容,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施教期间为学生设置问题的方式为: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
师出示课件: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然后,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仍是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深入细致地感知了文本的内容,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施教完成时,教师结合课堂教授内容、课文核心内容、课外延伸课文等资料,为学生布置作业,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借助试题训练、课外阅读、课文仿写等作业形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关注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传统文化的适时融合,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施教,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施教期间,为课文引入相关的诗歌、灯谜、节日文化等传统文化素材,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树立其良好的文化自信,便于其增加对语文科目学习的热爱,减少对语文课堂枯燥感的排斥。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各自准备节目,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减少其不良心理滋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有益于将传统文化融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树立其良好的传统文化观念,让其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诸多内容。借助传统文化内涵,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进行了综合感受,感悟京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我们课前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谈谈对京剧的新认识?(指名回答)师:是啊,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然后教师布置作业:一是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二是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设计意图】本环节既关注到了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有更加深刻地感知;又对文本进一步拓展,要求学生学唱京剧名段,让学生在学唱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在小学全面实施具有多重应用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树立其良好的文化自信,培养其思考能力,使其拥有较为正确的人生判断与审美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莉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J].读与写,2020,17(24):22.
[2]唐红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0,17(24):51.
[3]黄振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神州,2020,(23):212.
[4]王海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神州,2020,(21):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