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萃文中学 5145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整本书阅读”走进人们的视野, 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很多初中学生对阅读存在畏惧心理,本文就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走出畏惧阅读怪圈,开展“整本书阅读”进行探讨,以《水浒传》为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 整本书 阅读 初中 《水浒传》
新课程标准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整本书阅读”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初中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
阅读是语文的根,根不固,则叶必不茂。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曾非常直接、明确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农村学校。开学伊始,语文老师必会根据课本要求布置相应任务,推荐相关书目给学生,呼吁大家要爱读书、多读书。往往一个月下来,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发现能主动阅读的学生很少:有些学生读了但没读完,半途而废;有些学生读完了但随便略过,没有形成自己的感悟;有些学生甚至根本连读都没读过,他们大多是觉得整本书内容多而不愿读……学生陷入畏惧阅读怪圈。在此情形之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不禁让人掩卷深思。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依据
其实整本书阅读自古以来就有,我国古代读书人的阅读基本上都是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的常态阅读。而最早明确提出阅读整本书的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基,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三、走进整本书阅读,让阅读引领成长
面对学生阅读现状,应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畏惧阅读怪圈,走进整本书阅读呢?
笔者一直努力寻找着,下面结合《水浒传》,浅谈在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时的一点尝试。《水浒传》是初中部编版语文推荐阅读的书目之一,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阅读经典,与经典对话,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利用媒介,调动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们必须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之所以畏惧整本书阅读,是因为一看到厚厚的整本书就怕了,书中很多内容如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想让他们主动去阅读整本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纯文学阅读相比,现代化技术更加直观形象,如电影、戏剧、动画等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想象和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笔者采用电子媒介去引导学生,如欣赏《水浒传》的经典片断视频、听《水浒传》的说书、播放《好汉歌》、回顾学过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通过过电子媒介的阅读刺激,学生对《水浒传》产生了深厚阅读兴趣,纷纷到学校图书馆或阅或借,或自主购买书籍进行《水浒传》的阅读,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就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展开了良好的铺垫。
(二)以导带读,促进感知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在通读指导这一过程中,主
要采用以导带读方式。既对学生进行《水浒传》整体导读,通过章回介绍带学生走进水浒故事,也让学生对水浒主题、人物有了初步了解,对《水浒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喜欢整本书阅读,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不懂,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因此自然会觉得作品无聊枯燥。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给予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浒传》是长篇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通过解读这三要素,基本上就能把握小说主题,领会作品魅力。《水浒传》篇幅长、人物多,可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用可采用细节鉴赏法、勾连法、比较阅读法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如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圈注、用便签写读书心得、制作人物知识小卡片等。
(三)形式多样,汇报阅读
这学期主要采用各种各样形式汇报展示,以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可以采用戏剧表演、知识竞赛、演讲等多样形式展开。初中生喜爱新奇有趣的形式,戏剧表演可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表现欲和想象力,知识竞赛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演讲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样的汇报形式能借机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水浒传》是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很多学生在读完《水浒传》后,对其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开展了《讲水浒故事,评英雄人物》主题活动,大家就自己在书中所读到最感兴趣的一个人,他的主要事迹以及人物形象与大家讲述分享,大家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人物形象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来又布置学生对水浒人物重新整合阅读,再次进行评述,将讨论交流后的思考认识写出来。
(四)整合思辨,感悟现实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展示汇报时,《讲水浒 评英雄》主题活动中,许多学生就自己在《水浒传》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对他的主要事迹以及人物形象与大家讲述分享,它共有两个环节:一是学生自述,二是他人提出不同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证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人物,同一情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在不断的相互辩驳相互说服中,你来我往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上梁山,不同的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逻辑?如果梁山好汉穿越到了现代,他们的这些行为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生活当中如果我们身边遇到类似的人和事,我们又应如何处理?整个过程下来,学生认识和思考又深了一层。
整本书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展示与交流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整本书阅读是希望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整本书阅读的应有之意。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终能浇灌出整本书阅读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3]黄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38-40.?
[4]顾之川.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材、教学与评[J].新课程论,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