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王振霞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迈向了新的台阶。
        王振霞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庄学区 05600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迈向了新的台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化素养,还要让学生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课程的德育内容、德育作用,并通过有效渠道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引导学生道德素养的正确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在这一阶段贪玩心比较重,没有定性,更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也不会对德育发展有任何概念,在各方面都没有形成比较好的习惯。所以,首先教师应该明白立德树人对学生的重要性,然后进行关于这方面充足的教育,明白教师并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递,更要的是教育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得心应手的发展。现今学生学习已经不是唯一的努力目标,要做到针对每个学生使用相对应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德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缺乏对错的分辨能力、不良的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长此以往会扭曲学生的心理,直至学生的思想抛锚。做好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在学好课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底蕴引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带给学生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言行。通过语文教学的德育教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作风。
1.2有助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
小学生对社会不具备抵抗能力,无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低俗的社会风气都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影响。其次很多学生处于娇生惯养的环境中,对人文道德一概不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德育教学,通过授课的同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分辨对错的能力,为小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打好基础。
1.3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对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养成、价值形成、品德塑造的重要阶段,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渗透刚好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对于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2.1利用教材内容完成德育渗入
在小学这一时期,在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时大多会选择一些喜闻乐见、情感丰富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假如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时合理地渗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经过老师对文章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对于反动统治存有的痛恨以及顽强斗争的决心,因此,在完成文章的阅读之后,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进行由衷的感叹,这样一个总是为自己考虑得少,为别人考虑得多的人,如何能不受到人们的爱戴呢?再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先自己想象一些过年时家里的气氛与感受,谈一谈自己过年的时候是怎样过的,之后再引导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时候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利用火柴进行取暖,最终悄然离去的凄惨,经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下,贫穷人们悲惨的生活现状。

这样将德育渗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欲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依据课本内容具有的特点来科学合理地制订德育教育方案,使德育教育可以远离枯燥乏味的说教。
2.2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要学会在语文教学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不断地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有代入感。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自身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能以偏概全,这样的效果可能并不会达到理想效果。并且在学校或者班级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而不是只局限在教室里学习语文,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朱自清的《背影》这篇短文,你们合理地幻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想一下作者看着自己父亲的背影的心情和画面。或者你们把作者想象成自己,想一下你们望着父母背影的样子。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在各个方面都对自己有无微不至的照顾,然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或者在课余时间帮助环卫工人进行市区街道清扫,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或者对贫困山区的孩子给予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或者图书。这样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完善,也同样可以在完成课堂进度的同时也可以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完成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
2.3应用情感元素,感化学生品行
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中,情感是催化积极行为、良好品质的重要力量,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需要建立在认知的前提下,用情感力量驱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促进学生积极道德品质的建立和培养。同时,就语文学科而言,由于文章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向学生呈现一定的生活,并在其中融入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元素,以感化学生的品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例如:在《司马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文章中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例子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其沉着稳定、善于思考和勇敢的品质更是在文章的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中,伴随着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便可以结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比司马光和周围小伙伴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在文章中,司马光有怎样的品质?司马光在应对紧急事务时,是怎样采取的行动?你喜欢司马光性格中的哪一点?在如上问题的引导下,在文章的对比分析和细节分析中,教师让学生有效挖掘文章细节,用文章中的情感优化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习善于思考、沉着冷静对待紧急事物的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建立。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渗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全面健康地成长,老师不可以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利用课外的阅读以及课内的作业来完成德育渗入。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老师需要有效地运用,把德育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引入、阅读这些形式,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宗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都市家教,2018(6):161.
[2]王秀花,崔国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1):149.
[3]李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25(25):77-78.
[4]张晓培.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探微——以《第一次抱母亲》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2018(2):66.
[5]陈国玉.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2019(28):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