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张婉
[导读] 现如今,如何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身体以及阳光的内心,成为了幼儿教育领域以及广大家长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张婉
        泸县城东幼儿园  四川泸县  646100
        摘要:现如今,如何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身体以及阳光的内心,成为了幼儿教育领域以及广大家长所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得出在家庭中主要通过长辈照顾的孩子约占七成,基于这些幼儿多在长辈的溺爱、百般呵护下成长,所以在此之中很多幼儿都会形成自私、骄横、协作能力差、脾气差等性格。面对家庭教育现状与社会人才需要之间存在的反差性,促使幼儿教育也逐渐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继而在幼儿园平时上课中,加以融入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为了能够保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很多幼儿园都开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活动相关联,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的岁数比较小,对于一些户外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所以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有益于保障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幼儿园中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做出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心里健康教育;体育活动;融合;
引言
从心里发展视角来分析,体育活动是引领幼儿主动融入集体环境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除了能够在运动中感知事物,还可以在运动中积攒经验,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快乐,进而为幼儿心理健康、阳光成长做好铺垫。伴随体育活动范围的延伸,还能够使得幼儿自信心、勇敢力随之得到锻炼,以帮助幼儿可以在参加幼儿园体育活动时体验快乐,阳光成长。因而,幼儿的体育运动不能仅仅侧重于让幼儿得到动作技能的发展,也应平衡考虑幼儿在运动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或是释放,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除此之外,基于兴趣是幼儿活动的最终动力,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里健康教育时,应当从如何提起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致着手,选用多种新颖度高的授课活动,以汇集幼儿的关注力,点燃幼儿的参与热情。
一、设定体育活动规则,以培育幼儿的价值观念
活动规则的设定,是确保游戏结果公平性的前提保证,倘若在体育活动中竞赛结果产生了争议,教师就可以运用游戏规则处理问题。例如,在幼儿园中开展“击鼓传花”游戏时,如果幼儿对拿到花的同学有所争议,击鼓的幼儿看不到身后其他幼儿传花的情况,仅仅是结合自己的判断,喊出的“停”,但在幼儿喊“停”的一瞬间,花儿正在下落,没有完全到达另一个幼儿的手中,前一个拿到花的幼儿觉得应该是下一个幼儿,下一个幼儿又觉得花还有到达自己的手中,这时就会出现矛盾,这种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就会陷入思维困境。倘若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将游戏规则设定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倘若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展之前,设定了游戏规则,那么在突遇这种情况时,教师便可向幼儿重复游戏规则,依照规则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且将判断理由告知给幼儿。然而,被判定需要上前表演节目的幼儿很可能会因为与其他幼儿争辩失败,而感到羞愧,或者是不敢上前表演,这时就是就应当让其他幼儿对这名上前表演的幼儿鼓掌,以增加这名幼儿的勇气,使其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如此便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敢于承担勇于面对。


二、鼓励幼儿协作完成体育活动
在当代社会中,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个人能力的主要标准,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在开展体育活动中培育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做到从小形成习惯,帮助幼儿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正确对待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关系,在竞争中培育幼儿个人的协作意识,以此增强幼儿的综合实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幼儿教师预先将全部的幼儿划分成多个小组,并且在此期间恰当划分组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幼儿都具备了很强的感性意识,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也喜欢与个人感情较好的幼儿较为近亲,所以幼儿教师应当重点这个方面的内容,引导幼儿试着结合体育活动的内容,合理选定队友。
         例如,在幼儿园中开展拍皮球这项体育活动时,除了需要具备很强运动能力的人将球运送到教师告知的指定位置上之外,还需要跑步速度较快的队友,以提升运球的速度,所以需要团队中成员的分工有所差别,需要成员具备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在告知幼儿完成这项体育活动的规则时,可以对幼儿做出相应的引导,告知幼儿参加这项体育活动都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怎样协作才能高效率的取胜。但是,有一些幼儿只希望与小伙伴共同参加活动,却不大在意胜负,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就应当设定比赛奖项,以此提起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其能够迫切想要融入比赛之中,增强个人的竞争意识。在团队比赛中,必然存在发挥较好与发挥不好的队员,幼儿对事情的判断受个人情感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出现比赛结果不佳便与队员产生争执的现象。教师应从这些契机入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教师先让幼儿说出自己埋怨他人的原因,许多幼儿认为团队中的个体导致比赛的失败,因此应当批评这些表现不佳的个体。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拍皮球活动的本质,从根本上看,拍皮球活动并不是个人的活动,而是集体的活动,集体中任何一个人表现得好都有可能促成团队获得胜利,同理,集体中任何一个人出现失误都有可能致使团队失败。幼儿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可借助一些小活动引导他们理解道理。再如,一整个团队都认为A表现不好,教师则让A暂时不要参加比赛,只让剩下的队员参与比赛。一轮比赛过后,剩下的队员会发现,拍皮球比赛需要经过三个来回,失去了A,团队最后一轮比赛无法顺利完成。幼儿会通过这一小活动意识到,团体合作出现问题时应当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非将责任归结在某个人身上。如此一来,幼儿对团队合作意识有了初步理解,在往后的体育活动中会更加珍惜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期心理发展的质变期,经常开展幼儿身体机能的自我测验练习和综合性运动游戏的练习,多方面为幼儿设置障碍,创设磨练的机会,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坚韧性,促使幼儿在快乐的运动中,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蕊.基于隐性课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2):215-216.
[2]范钰文.学前教育中财政投入对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06):188-190.
[3]赵一名,吕梦莹,金芳.不同家庭抚养方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6(03):92-96.
作者信息:张婉,女(1990.11-),汉族,四川泸县人,大专,单位全称,泸县城东幼儿园   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