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思考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高艳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艳
        宜宾市武庙街小学校  64400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近年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土文化,诸多省市已将“乡土文化”内容加入美术课程。自2011年5月23日起,乡土棕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进步、新时代发展必将对现代教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值得我们思考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乡土棕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思考探究
        引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美术教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发挥各项优势,从而弥补国家美术课程的单一与不足,丰富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一、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1.1当下的美术课堂局限
        首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抑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过于理性的分析和概括使课堂难度加大、枯燥,不利于学生美术兴趣的养成;过于表幻想则使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贫乏。这样脱离了生活实际,缺少文化支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产正好能拓展学生视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补充文化支撑、提高学生兴趣、丰富课程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1.2今后的美术课堂发展趋势
        学生能否获得全面发展,是美术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并在内容标准中明确列出了民间美术的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将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拓宽学生对不同美术形式的理解,能够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资源,能够促进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间美术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对奥特曼、超级飞侠 、变形金刚等等这些外来艺术形象如数家珍,非常喜爱。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喜爱和将之继承与发扬。中国有着论文范文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普通民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源头,是根,它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越是发达国家,就越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目前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就更应该强调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美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教师更应当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材方法开展工作,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拓展资源丰富课堂,使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爱上学习。
        二、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1顺应当下国家美术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新时代必将对现代教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们需重视文化的传承,自2011年5月23日起,棕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应受到大家的关注。


    1.2丰富了现代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乡土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乡土棕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能为美术资源注入新鲜血液。乡土棕编在实践与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观赏性和实用性棕编手工艺品,都有利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拓展,使美术课堂丰富化和多样化,是现代美术追求的必然趋势。
    三、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有效教学实施策
    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用心去感知。作为美术老师不能将孩子们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知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多多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在鉴赏中可以尝试着画一画、编一编。老师还可以试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到课堂之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的气息,以便学生创作出更好的棕编美术作品。
        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给学生进行美术课程的同时,要试着向学生普及和讲解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一幅棕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的学习。比如,在《棕编蚂蚱》的学习和欣赏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劳动人民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背景、心情等。这些,都能够让学生由美术课本上的内容联系到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又由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回归课本。
        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教育价值
        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下,乡土棕编非物质文化使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突破局限性,够促进小学美术教育途径、方法的多样化。
        此外,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雄伟长城等等。而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间文化却很少去认识了解,殊不知,它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对祖先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与历史的遗忘,也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丢失。所以我们的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使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结束语
        挖掘乡土棕编美术资源,充实课本美术内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乡土棕编文化传承的必然。乡土棕编引入课堂,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和拓宽学生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对促进民族地区人文素养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乡土棕编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土民族民间美术的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树立传承和弘扬本土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对本土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民族的才是最美的,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技法,重要的在于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时松洋《论棕编艺术引进课堂的思考探究》北方文学论文栏目:文学论文
[2]张潇文《有关民间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研究》《现代阅读:教育版》CNKI:SUN:YDJY.0.2012-05-297
[3张梅玲. 源头活水,方可得益——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结合棕编艺术的策略[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9):11-12.
[4]杨开庆. 小学美术的结合棕编艺术发展浅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5,(10):121.
[5] 杨卫民.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教学  爱学术 CNKI:SUN:JXGL.0.2010-09-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