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吴立志
[导读] 体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和重要课程
        吴立志
        灵璧县实验小学 安徽 宿州234200

        摘要:体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和重要课程,有效的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向学生传授基础的体育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实现小学体育有效教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设置课堂活动、组织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差异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化发展越来越受关注与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而更加凸显,需要完成全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所以,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顺应教育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摆脱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引,来推进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从而真正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置课堂活动,点燃学生热情
        小学生的年龄小,性格比较活泼好动,所以他们通常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相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抵触和抗拒的心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不再以机械训练为唯一的教学方式了,而是从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等,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可以在娱乐的同时来学习体育知识、动作和技能,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所在,具备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注重动作的讲解,忽视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下降,久而久之,学生们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笔者革新教学理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激活学生们训练热情,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训练中,在游戏过程中,笔者会积极带领学生们一同训练,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组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理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和倡导的重点内容,该种方法的运用能够改变学生间的关系和状态,实现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扭转并优化以往统一性的授课形式,积极地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

首先,教师需按照特定的标准和原则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其次,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展开小组间的探讨、沟通和互动,实现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篮球”这项运动时,篮球本身就是一项团队运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由于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篮球,所以在第一课时中,笔者先从篮球基础动作进行教学。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们做好热身运动,并对学生们进分组,每个小组5人,然后,笔者再指导篮球基础教学,让学生们认识到本节课程的训练内容,在训练过程中,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训练时间,让学生们通过小组成员的协调配合来提升篮球技巧。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理解。
        三、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不同,只有正视并运用这些差异来展开教学,才不会拉大学生间的距离,才能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充分的关注并了解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差异,将他们大致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而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布置分层化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教授“跳远”这项运动时,由于学生们的发育时间不同,所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如果教师不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只会让学生们的发展受到更大的影响。对此,笔者根据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将学生们分成了三个层次,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划分至A层,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划分至B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划分至C层,然后,笔者会根据学生们的层次来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关注学生差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每个教师应该不懈努力的永恒追求与价值目标,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动力与支撑。所以说,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顺应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并将体育学科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作为出发点,来推进设置课堂活动、组织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差异等方法和策略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春刚.对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306+313.
        [2]刘瑞成. 论小学体育新课标下有效教学的途径[N]. 发展导报,2017-03-17(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