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东第一小学校 037000
摘要:小学体育是培养小学生拥有体育意识、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学科,在小学生阶段,小学生对外界的反应大多是由于兴趣所引发的,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的教学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点,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传统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小学生产生了体育运动刻板无趣的想法,还阻碍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击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自主性。本文重点以,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展开相关探析。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锻炼;创新方法;营造气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攀升,带动了我国在各个方面的优化与变革,尤其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明确指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成长上的重要性。所以各个小学都开始重视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兴趣点和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只有动力够足,才能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质量和效率。若学生对体育学习毫无兴趣,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自主锻炼意识,就是空谈、空想。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重点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点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愿意主动地进入到体育的学习中,甚至是后期的自主锻炼中。由于学生的性别各异、性格各异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喜好都不一样,男生一般就喜欢篮球、足球这种竞技性强的运动,女生一般就比较喜欢健美操等运动。教师要想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学习兴趣,就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选择多样化的体育运动,营造丰富的体育教学课堂。通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提升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兴趣点,提高体育学习的质量,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1]。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当前阶段的小学生思想、思维发展都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做出模仿性行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质量,激发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就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用氛围带动班级整体的体育学习质量。教师在营造教学氛围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传统错误认知。在营造教学气氛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氛围,良好的竞争氛围,会激发学生们的求胜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竞争意识[2]。
例如:教师在进行乒乓球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在乒乓球课程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友谊赛,获胜的一组会在期末体育考试中,获得综合加分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在小组中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有助于通过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会带动同龄人,一起进入到体育竞赛的备战中。良好的进行体育教学,还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阻挡病毒侵害的能力[3]。
三、在体育教学中,要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渗透
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渗透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方式,良好的渗透,有助于让学生从思想方面提升自主锻炼意识,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信息化电子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体育锻炼优势的动画片,通过动画片进行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体育锻炼的优势,从而拉近学生与自主体育锻炼的距离,要想让学生树立终身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就需要学生有毅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毅力,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拓展训练[4]。
例如:教师在进行拓展训练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实际操作的难易程度和项目的安全性展开教学。基于以上的综合考虑,教师可以选择进行“四人五足”拓展训练,在进行正式的拓展训练前,教师要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告诉学生这个项目的规则和注意事项,项目规则:每个小组四个人,要将四个人的脚,每两个绑在一起,四个人一起向终点行走,最快走到终点的小组获胜,若有的小组成员的绑脚散开,小组则需重新开始行走。注意事项:要做好地面安全措施和防摔伤安全措施。这个拓展训练的难度就在于,越往前走消耗的体力越多,走的越快就会越容易摔倒,当学生体力消耗殆尽、掌握不了平衡的时候,就要靠小组成员的毅力,继续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坚持和毅力,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终身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在其他科目上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为此,我国教育领域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点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选择契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点和积极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在体育上的自主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蒋翠娥.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20,(15):44.
[2]毛丽娆.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21):164-165.
[3]周涛.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20,(17):105.
[4]陈云霞.浅谈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J].学周刊,2018,30(30):159-160.
[5]鄢姝梅.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J].读与写,2020,17(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