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滨
唐山市唐马路小学
方法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亦然。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美术,则结果必定是学生进步甚大,事半功倍;反之,则结果必定是学生进步迟缓,事倍功半。所以,小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学习美术的成败无疑关系重大。
一般说来,小学美术的学习方法,是走路式的。这种方法,就好比人走路,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就始终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步都力争迈得稳健,走得扎实,一丝不苟,既不好高婺远,也不急燥冒进。这种方法,又好比盖房子,先打地基,再砌砖墙,然后再逐层加高、加固,直至盖成高楼大厦,最后进行装饰、装修。总之,这种学习方法,注重基础,有条不紊,非常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
不过,凡事有利则必有弊。走路式学习法也并非一块美玉,无半点瑕疵。
走路式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指引”二字,教师往哪里指,学生就往哪里去。其优点是,学习目标明确,不至于使学生误如歧途,从而少走弯路。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走路式学习法的优势,恰恰是该学习方法的弱势所在,因为学生学习目标越是明确,实际上在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就越是不明确。
纵观小学生的整个美术学习过程,其学习过程的结构,是由无数个小的学习过程串联起来的。构图是一个学习过程,色彩又是一个学习过程,起稿方法同样是一个学习过程,等等。教师这座灯塔,只在某个学习过程的阶段里,才能够起着引航的作用,如学习构图时,学生就不晓得大型起稿法,因为教师没有开启奔赴大型起稿法这座岛屿的灯塔之灯,学生自然无从知晓了;同理,学习大型起稿法时,学生又不知道色彩的艺术性运用。所以,每当学生到达一个目的地之后,他并不清楚,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究竟在哪里,他更加不清楚,自己的最终目的地,又在什么方位。可以说,走路式学习法的全过程,就是学生稀里胡涂跟随教师学习的过程,学生学得盲目,学得被动,学习目的实际上并不明确。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的。被动易成为学习的奴隶,主动则可成为学习的主人。况且,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以自己的感悟来理解大千世界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大量知识的堆砌和对各种美术技法的掌握之上的。走路式学习法,运用于严谨的数学学习,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从始至终的应用于小学美术的学习,却是很不科学的。
那么,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呢?有的,那就是——跑跳式学习法。
跑跳式学习法,就像婴儿自己学习走路,婴儿才不会顾及旁边父母的感受,总是一会儿走,一会儿跑,即使跌到了也依旧如故。跑跳式学习法,其表现就是学生一会儿学习这个,一会儿学习那个,东边掰棵玉米,南边折根甘蔗,学习但凭兴趣,毫无整体规划。
跑跳式学习法,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它最大的优点是学得快,学得全,讲究一个囫囵吞枣,拿来主义,不重消化。如此学习,只讲数量,不求效率,学习者学得尽兴,学得轻松自在。这就如同乘坐缆车登山赏景,高悬空中,徐徐行进,将身下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只欣赏整体美,忽略部分美;欣赏粗糙美,忽略精细美。简而言之,就是——从大处着眼,舍小求大。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跑跳式学习法也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点。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所学到的东西,只能知其大概,而无法知其具体;只能了解,而无法深入;只知皮毛,而不知本质;只知其必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美术学习如果完全采用跑跳式学习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是如果完全采用走路式学习法,也是不甚科学的。二者互有长短,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己之长,补己之短。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那么,如何把这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的进行结合呢?概括的说,就是:既把握整体,又重视部分;既要学得粗糙,又要学得精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方法。
大家知道,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的学习,包括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可以说,美术是知与行的结合,而行在美术学习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术知识学得再好,不用画笔进行实践,也创作不出好的美术作品来。而美术的技能,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反复练习,大量重复,才能够掌握。但大量的反复练习,又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况且小学美术课学习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水平的美术技巧,着实不易。由此可知,美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美术工具、美术技巧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和熟悉。熟悉这些,则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深入。
熟悉是跑,深入进行学习是走。熟悉是把握整体,深入进行学习是重视部分。以此为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便可以把走路式学习法和跑跳式学习法进行巧妙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慢条斯理地走路,一方面又不妨让他们跑一跑。
比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要学习中国画,可是由于毛笔笔毫具有弹性,使得毛笔很不容易被掌握。凡事早下手为好,教师与其让学生在四年级再接触毛笔,不如让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认识毛笔。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不妨让每个学生都尝试着使用一下毛笔,教师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下正确使用毛笔的方法,然后就让学生在纸上任意涂抹。这个时候,一些学生的执笔方法也许并不正确,但教师不必严格要求其改正,且随他们去(他们抓也好,握也好)。教师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在玩儿中体会毛笔的性能,所谓来日方长,以后可以逐步进行引导,使学生慢慢掌握正确的执笔法。不过,这种在玩中学习的方法不能够过于频繁,以避免让学生养成不正确的执毛笔的习惯。
以上例子中,教师所采用的,最初是跑跳式学习法,后来学生到了四年级之后,教师便换成了走路式学习法。
总之,走路式学习法和跑跳式学习法结合的关键是,教师要把眼光放得长远,在始终给学生一个短期学习目标的同时,更要给他们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短期目标要学得精细,长期目标宜学得粗糙。这就好比牛吃草,吃进的草是长期目标,反刍时候的草则转化为了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注重的是吃,多多益善,只要吃不坏身体就行;短期目标注重的是消化,重质量,轻数量。套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温故而知新”。牛吃草时是“知新”,进行反刍时是又“温故”,又重新“知新”——重新认识以前吃进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