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石志强
[导读]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

          石志强
          嵩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现行学校管理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难以符合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学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学校运行效率。建设与学校情况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制度,成为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小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学校管理;科学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也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有效的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在此背景下,学校管理的规范化问题再次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识到加强学校管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不断分析总结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研究背景
          由于当前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创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以实现自己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并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创新中,学校更需要通过创新管理制度来与之配合。然而,学校若仍坚持使用传统死板、僵化的管理制度,不仅会与新式教学发生冲突,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进度的推进,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这样会使整个学习氛围过于沉闷,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造成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其未来发展的糟糕后果。因此,学校领导应将学校管理层面的创新与教学创新共同推进,完善管理制度,充分激发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与新课改接轨。
3 管理策略
          3.1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实施者。因此,强化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是保障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应用的基础与前提。从管理角度分析,以人文本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就日常工作而言,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积极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观念,提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正确认识,对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给予相应的理解与尊重[1]。例如,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意识,积极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与建议,综合多方面因素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提高学校管理内容的透明化程度,加强教师与学生群体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在日常学校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教职员工的影响作用,优化传统单一管理形式的质量。
          3.2 完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高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必须从规章制度开始着手,学校就必须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让学校管理制度足够科学和严格,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中的每一个规定,都进行详细的分解和严格的执行。不仅仅师生之间需要民主,学校在对待教师的问题上也要足够的民主,如果一个学校的学校领导整日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待教师也不够民主和平等,对教师时不时就进行训斥,那么教师们将会对学校的领导产生一种畏惧感和厌烦感,从而拉大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反过来如果学校对教师过于民主,对教师们的行为和作为不加约束和管理,这样教师的行为得不到束缚,也会对领导产生不好的感觉。

学校一定要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管理,但是要注重管理的度。
          3.3 注重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学校管理中,这一关系的构建并不和谐,而且也不重视师生之间的管理,造成二者间的沟通有障碍,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进而形成紧张的气氛,突出各种现实矛盾,教学缺统筹,关系缺乏管理,对学校内部关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威胁到学校各成员间的和谐关系。而隘口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开展校园防暴恐演练活动,在全面提升师生关系的同时,提升了全体教职工的防卫能力和防范意识,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管理作用显著。同时,明确了各自岗位的职责分工,一举多得,进而充分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2]。
          3.4 全面管理课堂教学
          管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首先,实施教学的时候,应该依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时间、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进行设计。比如,进行管理时,可让教师依据各单元主要内容来做备课工作,其他的内容简单来讲。教师还可以把备课分成是探索性和提高性两种备课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设计和学生之间的契合度。其次,对于教学的课堂管理来说,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目标,教师在实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标,把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做到有效的融合,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这一点主要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管理,这里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专业能力进行管理,还应该管理好教师的师德,让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作用。
          3.5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
          在信息网络时代,学校管理需要重视对实践的管理,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作为理论和数据支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3]。学校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认可学生,通过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此外,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确保学校不同阶段的实际执行与整体管理结构相一致。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作用,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借助信息平台和媒介,开展网络化无纸办公,减少沟通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在学生档案管理中,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有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存储,信息沟通共享程度更高,信息更加全面,也便于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地更新数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
          3.6 重视安全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善于抓住时机,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学校对待安全教育要高度重视、划分细则、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对学校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要求班主任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教育课程,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总结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具有高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较强的抗压能力。学校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增强领导、教职工、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让家长满意放心,使学校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牛作军.科学管理科学育人: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构建[J].名师在线,2018(17):92-93.
[2] 徐延平 . 略论初中学校管理的内涵及建设策略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29):41-42.
[3] 刘远平 . 新时期促进初中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策略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