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 409003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关照社会现实,挖掘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可从多途径获取社会信息,增加感性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灵活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思维,认识社会现实,提高人文素养,生成家国情怀。让历史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 社会现实
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新高考背景下中学教师,如何挖掘历史课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笔者认为历史课必须关注社会。
一、教学中师生遭遇的困境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力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往往会陷入无病呻吟的尴尬,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中学生知识面窄,人生经历简单,即使在教师引导下很多同学也没有能力用历史思维认识社会现实,无法完全体悟历史中的家国情怀。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对教材中知识的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社会现实往往不会被纳入我们教学的视野。让教学止步于教材,远离社会是对历史教学功能的自我阉割。2013年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课程修订以及近些年高考改革,中学教师在教学中日益重视历史教学与社会的关联。通过研究与解读高考试题,中学历史教师都认识到高考试题对社会现实的回应。虽然广大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同程度的渗透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逐渐走出了传统封闭式教学的困境,但与历史教育成为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之前仍有较大差距。
三、挖掘历史学科价值的探索
如何让学生积累对历史和社会认识的感性材料,突破教材的束缚,超越历史课堂教师建构的历史情境,具备更加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自主的思考社会现实,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读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的探索。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管等公共资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入相关联的网络资源。如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中讨论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引入1980-20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数据并做成饼状图,1994-2016年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的数据做成统计表,这些数据全部来源于网路上《中国统计年鉴》。
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一课中向学生展示教学中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罗、马尔科姆?斯科菲尔德 《剑桥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史》
2、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引导学生对上课中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从国学数典等网站搜寻相关书籍,或是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维和视野突破历史课堂的束缚,和史学大师进行心灵对话。中学历史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场所,还可以成为投入学生思想平湖里的石头,激发学生思考的涟漪,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尝试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决解问题。历史课就会突破封闭校园,成为思想自由,开放学习的场所。
2、重视地方史资源,关注身边的历史
“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品味家乡文化,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振兴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到国家层次。近两年地方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收到重视。笔者在教学上进行了探索,如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
材料:濯水的三大会馆 作为一个山乡小镇的濯水就有三个会馆,足以说明濯水当年作为商埠的繁荣和重要。会馆建筑多为庙宇状,湖广会馆名禹王宫,祀夏禹王。江西会馆名万寿宫,祀晋朝旌阳县令许逊(许真君)。江浙馆名万天宫,祀奉蜀汉关羽。各会馆均有田产,专人经营产业和祭祀。每逢所祀神主之生日,便聚会唱戏宴庆,十分热闹。 万天宫——江浙会馆 濯水古镇的万天宫是当时在濯水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筹建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砖、木、石构结合。
----《重庆黔江濯水古镇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幻灯片》
教学设计:材料展示了清代濯水古镇商业的繁荣,挖掘黔江区本土历史资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家乡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升华对家乡、国家的热爱,涵养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
中学生阅读时事新闻,增加对家乡、国家和世界的了解,积累认识这个世界的感性认识,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也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大有裨益。如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一课,引入习近平讲话的重要内容。
材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教学设计:学生概括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主张,了解当前中国主流社会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态度,引导学生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理性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
结语
明代东林书院的师生倡导“家事国事天天事事事关心”,中学历史教育更应如此。让历史智慧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流淌,历史课堂就得关照现实。不仅如此,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广泛地阅读了解身边的新闻、家乡的历史、国家乃至世界的时事新闻,积累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教学才可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学生才可能提高人文素养,生成家国情怀,让历史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版。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