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雄
甘谷县第六中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200
摘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上的负担比较重,所需要学习的学科多,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提高讲课的效率,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也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根据课堂中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课堂中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引导小组合作;做好课前预习;丰富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在管理上会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中愿意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前进行预习课堂中即将讲解的知识内容,以便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再者就是教师可以充分借用多媒体或者是微课视频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活跃性,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引导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重要,学生在初中阶段中不仅需要学习好文化知识,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合作能力不仅在学校阶段对学生有帮助,有利于学生增强交流,提高协调能力,在学生的后期生活当中也会有帮助。语文学科当中也考察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当中可以得到体现。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难免无法达到长时间集中,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变成了课堂中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增加互动机会。
例如,在进行《我的母亲》这一课文时,由于这一篇课文当中有较多的人物描写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单独自己预习课本内容,对于课文当中自己认真重要的内容可以标记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需要思考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且思考之后,和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和小组学生讨论,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协调,共同得出结果,考察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做好课前预习
提前预习环节比较重要,语文学科当中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学生只有在提前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但是一些课文思想或者是课文当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在学生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理解和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会高。课前预习环节也体现在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提前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在预习环节当中不理解的内容,或者是有学生独特理解之处,都可以记录下来,教师在讲解时,学生通过对比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是诗歌,在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教师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课文内容,对于课后出现的字词解释等内容都熟悉一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有一些内容不是特别理解,因此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就可以着重听讲。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回答,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参与课堂中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预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内容,提前思考,这样在听得过程中理解会比较容易。
三、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教师一直口头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况且一些画面也不是能够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带给学生视觉上的触动,以此让学生保留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进行一些情景表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获得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从不同的知识内容当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针对于这篇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于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让自愿参与的学生分组,并且不对形式有所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将自己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考察学生的临时发挥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由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再次对课堂内容有了了解,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思想的过程中,就会方便学生理解,因为这都是学生表演过的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容易,课堂效果就得到了体现。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来说,高效课堂的达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课。对于教师来说,更多情况下在于用一些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留课堂中的学习新鲜感。教师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注意教学质量,还要让学生掌握住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所教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跟随听课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谢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