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唐春成
[导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相关的情境来教学的方法
        唐春成
        湖南省永州潇湘源学校,湖南 永州  425114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相关的情境来教学的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学习课程。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本文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将课程内容创新、活化的方式方法,着重突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用性,真正践行“从生活中来,再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因而本课题的研究点之一就是通过开展情境教学,还原生活实践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身临其境地梳理、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实效。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素材
        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内容贴近生活。然而,由于地域和空间的影响,编者忽略了教材中的案例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并不密切的关键因素,最终这种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提及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拓展出有趣、与时俱进的情境教学,充实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例如,在《享受学习》的教学中,七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比较肤浅、片面,如何让学生加深对学习的认知?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吃巧克力。先让学生快速吃巧克力,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说:“苦。”然后让学生慢慢咀嚼巧克力,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有苦也有甜。”教师顺势引导,学习也与吃巧克力一样,只有慢慢品尝,慢慢感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二、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趣味化的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趣味化的游戏情境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当中轻松有效地学习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和课堂气氛的活跃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关的趣味化的游戏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
        比如在“多彩的职业”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是单一地讲授有关职业的知识,便难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一些职业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在其中选择一些职业,教师说出一个职业,相应职业的学生就必须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说出“假设我是一名教师,我将教书育人”这样的话语。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游戏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善于营造表演情境,深化道德思维力
        表演情境是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直观的外化形式,通过适当的语言、动作和人物姿态表现出来,能更加深刻地解读出知识的价值。例如,在“礼仪展风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70周年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阅兵仪式导入教学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回忆中国军人所彰显的整齐步履、庄严肃穆的神情,使初中生能从中感到升旗仪式的庄严,由此对标准的军事礼仪产生发自肺腑的敬佩。然后让其代入角色,表演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昂首阔步地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场面,如此既能在生动直观的表演情境中深化对礼仪风采的重视,又能激励学生热爱五星红旗和伟大祖国的深意。
        四、创设生动化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情境是一种故事化的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将教材知识运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充分讲解,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能够通过故事由此及彼,将这些故事映射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问题的反省和事情的警示运用,对学生学习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进行生活实践都有充分的指导作用。
        比如在“少年的担当”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周总理的故事 :当周总理还小的时候,老师问他为什么而读书,周围人的答案都和自身的利益有关,而周总理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老师来问问你们,我们少年在当今为什么而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总理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少年的担当,而学生现在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当今少年的担当。通过这样生动化的故事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还可以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分联系自身、改善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五、巧用信息化情境,简化重难点知识
        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初中德育课和法治课,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简化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在“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如依托多媒体展示具有浓郁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视频、动画、文字等,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在共同探索中解决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成长,学会对自己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处理。最终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模式,用情境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克服道德与法治课程脱离实际的阻力,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鸳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9(14):27-28.
        [2]刘亮.试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9(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