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王文青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时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
        王文青
        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中心学校,湖南  常德  415305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时期,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复杂。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本文从加强宪法教育、时事热点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三个方面浅议如何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宪法教育;时事热点;体验式教学
         
        一、引言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发展的阶段,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成熟。从一起起校园欺凌事件中,足可以看出目前一些中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容易受繁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法治意识也淡薄,假如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带动,将会形成不良的道德观。道德可以体现个体的素养,法律属于道德的底线。只有在道德与法治的约束下,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的发展。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不断涌现,社会上有些负面现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帮助中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刚刚开始构建,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他人和身边不良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偏激、极端和易怒,面对一些问题不能冷静处理,思考问题不够周全,进而做出盲目判断,会采用不恰当的、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逆转的结局。可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使他们能够主动抵制不良诱惑。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
        我国是一个法制型社会的国家,在法律面前无论其身份的高低都享有人人平等的权力,所有的组织和个人在参与社会一切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我国的宪法内容,所以作为我国的每一位公民,都必须终身遵守我国的宪法内容。初中生的法律认知比较薄弱,而恰好处于对周围认知的时期,因而强化初中生的道德宪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全健康合理的法律观念,在生活中以法律作为约束来规范个人的行为,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初中生的宪法教育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甚至是侵犯他人权力的,懂得什么事情是违法的,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宪法的敬畏心和不可触犯的价值引导,树立宪法的神圣形象,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法制教育切合实际,不空谈,让学生明白法治就在身边,从而在社会法治中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我国的根本大法。因此,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内容,道德与法制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法制教育应该让学生从早接受教育,在初中就让学生了解法律相关内容,这对于未来我国更加成熟的建立法治型国家和培养一大批具有法治观念的社会青年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注时事热点
        以往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常规教学几乎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趋向于逻辑性,书中大多都是道德与法治理论以及概念,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时厌烦的心态就会呈现出来,势必会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枯燥而无味,久而久之,必然使得学生逐步丧失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致,在这种状态下想要学生去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根本就不可能,强加压力给学生逼迫学生去学习,效果定然不尽人意。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毅然成为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有效应用时事热点就可以大大扭转这种局面,时事热点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将贴近学生生活的近期发生的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充分有效地借助时事热点的作用,帮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圆满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实现道德与法治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时事热点,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出来,自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都踊跃地呈现出来,让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可喜局面,使得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变为现实。另外,将时事热点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是我们当前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经由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结合实践逐步锻炼培养,并成长为品德优良,学习优异,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教师恰当地融入时事热点,就为学生缔造了将理论知识与能力进行有机结合的大好时机,充分提高了初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有效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及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初中生将来的有效发展创建牢固的基础。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体验式教学
        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基本途径是进行情境创设,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才能对某一具体事物或者某一具体现象完成体验。为此,教师要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体现,结合社会热点,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情境的场景模拟。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现相关的新闻及文献内容,从而创设出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戏剧表演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戏剧剧本进行表演和阐释的过程之中,可以实现角色转换,从角色定位出发进行分析,从而进入剧本内容所表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中去,完成对于道德与法治情境的相关体验。戏剧表演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借此机会表达自我、释放自我,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戏剧表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进行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汪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9.
[2]邱霖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