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满
湖南省绥宁县民族中学,湖南 绥宁 422600
【摘要】杜威提出教学活动应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把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由此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发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诚信、自尊、正义、守法、爱国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忽略了其内化过程,无法让儿童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期通过情境教学法在课堂的运用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评判生活中各种道德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初中生树立正确、独特的三观价值,构建正确的道德观体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景教学法;运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相关的情境来教学的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学习课程。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素材
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强调情境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生活情境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假如你在商店买到过期产品,假如你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等等,在我们国家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以此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在民主国家,我们也参与了民主生活,而民主价值就是一种对生活的保障。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有效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这些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学习,整个课堂的有效性也随之不断提升。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提及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拓展出有趣、与时俱进的情景教学,充实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
二、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趣味化的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帮助。趣味化的游戏情境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这一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当中轻松有效地学习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和课堂气氛的活跃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设相关的趣味化的游戏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比如在各种职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仅仅是单一地讲授有关职业的知识,便难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一些职业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在其中选择一些职业,教师说出一个职业,相应职业的学生就必须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说出“假设我是一名教师,我将教书育人”这样的话语。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游戏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创设生动化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故事情境是一种故事化的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将教材知识运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充分讲解,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能够通过故事由此及彼,将这些故事映射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问题的反省和事情的警示运用,对学生学习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进行生活实践都有充分的指导作用。通过生动化的故事情境创设,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还可以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分联系自身、改善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四、善于营造表演情景,深化道德思维力
表演情景是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直观的外化形式,通过适当的语言、动作和人物姿态表现出来,能更加深刻地解读出知识的价值。如,在“礼仪展风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以借助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阅兵仪式导入主题,让学生回忆中国军人所彰显的整齐步履、庄严肃穆的神情,使初中生感到升旗仪式的庄严,由此对军事礼仪产生敬佩。然后让其代入角色,表演在国歌声中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场面,如此既能在生动直观的表演情景中深化对礼仪风采的重视,又能激励学生热爱五星红旗和伟大祖国。
五、巧用信息化情景,简化重难点知识
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初中德育课和法治课,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简化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如依托多媒体展示视频、动画、文字等,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在共同探索中解决问题。最终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积极、更高效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当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克服道德与法治课程脱离实际的阻力,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肖晔 .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J].学周刊,2012(13):24-25.
[2] 莫素斌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