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卫飞
[导读]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卫 飞
        贵州省江口县第四中学,贵州 江口 554400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效果不佳,实效性不强,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欠缺。本文从“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探究与分享  表达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效果不佳,实效性不强,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欠缺。那么,什么是表达能力呢?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形式。它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影响学习和生活,关乎人际交往,甚至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合大败曹操、苏秦游说君王“合纵”身挂六国相印、张仪连“横”破“纵”的故事等等,都是因为其出色的表达能力获得成功。
        可见,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口头或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
        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表达能力的相对欠缺,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只有分析其形成的真正原因,才能够作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1.缺乏主动性,不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小组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分享表达学生的观点时,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活动中去,为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说使教学活动继续开展,到最后教师只有采取点名、叫号的形式要求学生代表发言。就其原因来说大体包括:一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地位下滑,学生不重视,所以,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没有参与小组之间的讨论,不知道说些什么?二是担心说错,害怕老师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三是大部分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老师讲授;四是部分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分享精神等。
        2.缺乏表达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有的学生能做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但是声音不洪亮,其他学生根本听不见,效果出不来;有的学生在表达中语言啰嗦,不精简,说不到重点;有的学生在表达中语速过快,语气生硬,质疑钻牛角尖,讨论问题泛泛而谈,表面热热闹闹。
        
         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培养好公民这一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线索组织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中,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必须将课本知识和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和落实课程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俗语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来表达对当今时代、社会和国家的看法与认同,是学生是否将知识化为行动最为具体、最为直接的体现之一。         
        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1.教师方面:
        (1)教师示范,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在“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学会放手,尊重信任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得到锻炼,逐渐克服紧张害怕的心理;
        (3)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善于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分享精神等。
        2.学生方面:
        (1)课前认真预习课本知识,多读课外书籍。课前认真预习课本知识,对当天所学内容有了了解,在课堂中就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为小组讨论打好基础,为表达做好准备。多读课外书的好处有很多,起码可以提高很多的素材,比如道理,故事,实例,技巧等,学到很多东西,头脑中的材料多了,表达起来才能够更流畅。
        (2)学习表达技巧。在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表达技巧,学会认真倾听,倾听是尊重,是态度,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语气很重要,在进行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委婉的语气可能会让别人更喜欢听你说的话,命令的语气则可能让别人内心反感。眼睛要注视对方。在表达的过程中,眼睛要注视对方,但不是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看,那样对方会很不自在的, 眼神可以停留在对方的额头到下巴的区域之内;适当放慢语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这样在交流沟通中就不容易出现卡壳现象。
        (3)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社会实践活动、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要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或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及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教师要尽量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与平台,适当的点拨、方法指导,只要学生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本文系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B12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于广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情感读本,2017(30):19.
【2】李文昊,白文倩.反思型异步学习模式中的学生参与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3):14-20.         
【3】孙洁.不同课堂互动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