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怡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学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因材施教本身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教学标准,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美育观念。树立人文核心素养思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保因材施教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关键词:中学;美术;因材施教
一、引言
因材施教是一种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订教学目标,将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抵触美术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对审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多引导学生鉴赏、欣赏美术作品。总之,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保守落后
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教师依照教材进行知识讲解、技巧分析和绘画示范,让学生自行创作,教师点评。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升,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思想和价值取向。
2.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部分中学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观念保守,方式落后,主要以纸面成绩或打分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程度,更忽视了学生阶段性学习能力的提升。部分中学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散漫性,教师没有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作为借鉴和参考,往往凭借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缺乏动态认识,导致美术教学有效性不足。
3.绘画素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的中学美术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而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对自然、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够,导致绘画素材减少,主要依靠对教材内容的临摹和模仿为主,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由于中学美术教师在质量和数量上存在不足,部分美术教师缺乏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体系,部分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种种因素导致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素材单一、技巧匮乏、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在绘画时浅尝辄止,缺乏理性探索思考。
三、中学美术因材施教的策略
1.了解学生的兴趣, 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我将学生分为三类: 一类是针对想象力和表现力都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作业必须自己创作,画出与众不同、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作品出来。对于这一类学生,由于难度较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点名指出要求哪些学生完成。而被点名的学生因为知道这是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任务,所以能非常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积极地完成。第二类是针对作画能力较好但想象力不佳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自由创作,也可以将书中的作品进行临摹。对于这一类学生可以不必点名。因为其中不乏自律严格的学生会对自己有高要求,他们也许会在作业的过程有意识地向第一类作业要求靠近,从而画出高质量的作品出来。第三类是针对作画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照书画,也可以将书中的作品改画得更加简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了不同的层次。
由于校本课程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使同学们学起来感到熟悉、有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空前的激发,学习热情极大地迸发出来,从而收到了显著成效,不但掌握了美术专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其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授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给予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在生活中领悟到了美的真谛。
作业练习难易程度和时间上也分等级由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意识。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吃的饱,没有基础的够得着,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要解决的观念问题、理论问题、实用问题、实践问题, 我们做到“边学习边探讨,边尝试边总结”。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一个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学生的创造能力、赏析能力、绘画能力也得到不同的进步, 为他们今后创作作品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的每张作业都挂在教室展示,学生们互评,自我评价,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知道其他同学的优点长处在何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是什么,不足之处在哪儿,教师客观地正确地给予学生作品评价并演示,使学生审美意识、技法得到全面提高。掌握男女生心理上的差异性,适当地鼓励学生。对于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不挖苦、不歧视,找出原因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
2.关注多元作业差异,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作业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等差异,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给学生选择作业方式的自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不同的爱好、特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如我在《吉祥物的设计》这一设计课程中,在对精彩纷呈的优秀范作进行欣赏评析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急切想体验一下动手的乐趣,我顺势抛出了作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设计吉祥物,并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绘画、剪贴、实物粘贴等。我提示的几种方法,实际上是给予学生作业方法的参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需求、兴趣对学习方法做出选择。擅长漫画的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擅长水彩画的用水彩表现,擅长手工的可以用工艺制作的方法完成,如果找到合适的实物可以直接粘贴,只要达到效果就可以。而对于学生交作业的时间我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有选择地完成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平时教学当中当学生碰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需要及时给学生指出扬长避短的方法,帮助他更好地发挥特长,完成作业。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或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地自主选择作业,真正调动了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了各自最佳的发展状态。
3.对教师队伍现状的认识和自身知识结构的重新整合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具备“1.具有并能运用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2.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养与训练,具有准入资格标准;3.具有从专业角度服务社会的理念和职业道德;4.具有本专业的 团队和组织;5.需要紧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进修和学习;6.具有 本专业的评价标准体系。”在这种要求下,教师要具备多样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以及书法、篆刻等);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文化理解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和大美术观的理念下,因材施教就具备更为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因材施教就是要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天赋、兴趣、性格等进行更为人性化的美术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萨哺:因村施教重显初中美术特色数学魅加小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2(20):246-247
【2】李杰因村施教点亮生命:读谈因材感教在初中索据教学中的运用训吉林教育.2014, 14 (10):31
【3】承立使中景美术数学如何注意因村感数面内全体学生[科教文汇(中旬刊) , 2016,21(11):169
【4】李成思提升中学美术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策略[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5) . 【5】鲁泓群提升中学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 08) :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