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芬
云南省昭阳区第三中学 657000
摘要:音乐是审美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审美元素。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音乐学科教学任务自身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情境;欣赏;多媒体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审美的氛围,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等几个方面,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论述。
一、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以聆听欣赏为主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审美是对事物美好一面的感受,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习惯养成、审美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懂得在生活中寻找美、品味美。比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让他们领悟歌词和旋律中的美育元素,产生情感共鸣,抒发自己的心情,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聆听或欣赏音乐,需要静下心来,平复心情。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学生纾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化解内心情绪的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放松自己,沉浸在音乐营造的美好气氛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审美的氛围
对音乐的审美不仅仅在于音乐作品的本身,情境和氛围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不同情境氛围下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并不相同的。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老师要积极创设优美的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充满音乐之美的教学氛围。应转变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尽量把音乐之美给学生展示出来。借助音乐渲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深入感受和理解音乐,并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美好情境和氛围之中,用心去听和鉴赏音乐,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
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是一首合唱的劳动歌曲,具有鲜明的节奏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气势,曲调热情高涨,整齐。整首歌曲的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劳动号子的律动性很强,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完整聆听、合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在了解歌曲特点的基础上,感受歌曲带来的鼓足干劲儿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音乐。在本课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们创设一个丰富的课堂情境,可以播放一些以劳动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以及恢弘的劳动场面,播放众人喊口号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喊口号的场景。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大声读歌词,说出“嗬嗨”、“西里里里”、“擦啦啦啦”等衬词,进而完整的表现与合唱歌曲,体会歌曲的精神内涵以及蕴含的劳动之美。
(二)引导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
音乐作品中包括着歌词、旋律、曲调、节奏等元素,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让人在获得美好享受的同时,升华情感和思想。初中学生虽然阅历较浅,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仍然能够使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生活之美。因而,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悟音乐内涵,提高学生审美的意识。
比如,初中音乐《伏尔加船夫曲》这首曲目,是一首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千百年来用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伏尔加船夫曲》表现当时在俄罗斯沙皇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他们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在本课欣赏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等,播放由古筝演奏的乐曲。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这几个方面感受、体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听辨男低音音色,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提高学生鉴赏、审美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热爱不同民族音乐的品质,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方法比较固定,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知识体验不深。无法深入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比较欠缺。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持续渗透,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新媒体为基础的,集合了声音、光色、视频、图像等诸多优势教学元素。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音乐知识、音乐作品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学习中的审美体验。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把学生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全方位的去欣赏、体验音乐,了解音乐知识。不仅能用耳听,还能用眼去观赏,形成对音乐的更为深刻的感悟。把音乐表现与优美画面、动听的声音融为一体,让音乐知识由抽象生涩变得通俗易懂,音乐作品表现的具体而深生动。吸引学生自然而然的投入感情,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绪,引发情感共鸣,深切的感受音乐中的美育元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形成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金彩萍.音乐欣赏,美寓教学——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38(13):170.
[2]闫岩.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04):223.
[3]李加桂.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88.
[4]陈上伙.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