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伯仲
茂名市福华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课教学为主的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参与各种科学探究的活动中,科学素养自然会得到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让小学科学实验课探究更有效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预备实验;准备材料;引导设计;组织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探究式的学习,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让科学实验课探究更有效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 精心预备实验,是有效探究的先决条件
对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我们老师必须自己先做一遍,观察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每学期初我都会利用时间通读整册教材,利用表格列出本册做的实验内容,寻找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根据表格的记录,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的指导。
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实验的步骤和细节,熟知操作,尽量避免实验中的安全隐患,我把利用PPT制作实验演文稿,对操作性强的运用Flash制作动画或者运用Java技术的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步骤。课件分开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实验的目的与所材料,第二部分是演示操作步骤与实验细节,第三节测试对本次掌握情况。如《纸锅烧水》的实验,我利用PPT制作成的课件,第一张介绍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所需材料,接着介绍纸盒的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使用火,运用PPT的技术制作成一小动画,介绍在实验里怎样用火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实验测试,通过测试回忆实验要注意的地方和细节。为了方便学习,实验演示课件都会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的在线资源库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学校网站进行学习。
2 精心准备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
实验前的材料准备得是否充分是完成实验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能够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足够的材料。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实验材料准备充足,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效果。为了做实验材料的准备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2.1 学生自备材料
在每学期的第一课与学生一起预习全册教材,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学生在课本中记录所需的材料名称和大致的数量,教师此是要表明哪些材料是学校可以提供的,哪些必须要学生由自己带的,让学生平时留心,给予他们充分准备的时间,随时随地看到要准备的材料就搜集起来以备用。如教学《纸锅烧水》里纸盒和蜡烛都是学生自带的实验。由于是自带的材料,学生实验起来更积极,也可以解决学校财力不足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搜集实验材料,在实验器材室开放一个专柜提供给学生存放自带的实验的材料,每班派一名学生当实验器材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班实验材料的使用,当需要时就可以把这些搜集的资料拿出来进行实验。
2.2 合理利用资源
在实验室的材料中,可以用在多个实验中。
如气球,在《捕捉空气》的实验和热胀冷缩里《会变大小的气球》两个实验都可以用到。对于同一物体可用于多个实验中,我会用公共资源柜存放,表明放在此柜中的实验材料可以应用多个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实验中需要的一些材料没有,但可以用其他材料来替代,同样达到实验的效果,做到物尽其用。如《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室不能为每组提高毛细管,为了学生能完成本次实验,改用废旧的圆珠笔蕊代替,学生同样可以进行实验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认识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精心组织实验,是有效探究的中心环节
新课程指出,我们的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轻松,但如果只是为了玩,不对科学知识、现象进行研究,缺乏研究的意识,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在实验时能认真严谨地进行研究。为了纠正学生这种实验态度,我采用了挖个陷阱给学生踩的做法,给学生在挫折中认识到错误,珍惜实验的机会。如进行《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在实验前我已经看到很多同学做的纸锅是不行的,很容易漏水,或都根本装不了水,但我不会马上告诉学生,先让学生自己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纸盒漏水把蜡烛浇灭,有的纸盒才装一点点水已经破了,有的纸盒忘记装水直接放在蜡烛在进行加热,结果纸盒被烧了……这时老师会说:“同学们,实验前你们有检查过你们准备的纸锅符合要求吗?”学生也会认识到由于自己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而导致实验失败,这样的认识比起老师在实验前提醒多少遍都要深刻。
4 精心引导交流,是有效探究的巩固延伸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差别。他们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多一些追问的细节,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会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组内进行分工。分工时让组员扮演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实验操作者,负责实验整个操作的过程;第二种角色检查者,是负责检查同伴实验,及时地提出实验操作不当或者要注意的地方,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第三种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对于一些简单试验,实验时间充分的操作,要互换角色进行多次的实验。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要进行做3组实验,分别是搅拌、加热、弄碎三种加快溶解的方法,做对比实验。每一种溶解方法的实验完成一次就让各组员交换一种角色,这样下来,完成实验后三种角色都当了。实验完毕后,先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是全班的交流汇报,每组出一名发言人,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汇报自己小级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之,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从实验材料到实验过程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预备,还要精心引导学生交流,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让准备更精心,让探究更有效,让孩子们在有效的实验课堂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刘连基,徐建敏.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学实践探索(小学科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