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闻德育之花香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王敏
[导读] 作家周国平说:“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
       王敏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第一小学     
        摘要:作家周国平说:“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用生活的养分浇灌德育之花,用关爱的力量呵护德育之花,用激励的能量滋润德育之花。终于,闻到德育之花那又甜又长的芳香。
        关键词:德育、生活、关爱、激励
        教育家赫尔巴德也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作为二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栽培德育之花,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生活的养分浇灌德育之花。
   教育即生长,学习即生活,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给学生多制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提高生活敏感度,从中发现美,感受美。语文课堂可以是在郁郁葱葱的谷山公园、风光秀丽的岳麓山,也可以是在气势恢宏的博物馆、朝气蓬勃的美术馆……
        在上习作课《这儿真美》时,我会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小花园,去观赏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寻找小池子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儿,聆听脱俗悦耳的鸟鸣,感受沁人心脾的花香……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不仅要“带上眼睛”观察,而且要用心体会,观察是有选择、有侧重、有目标的,鼓励学生睁大眼睛,伸长耳朵,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之后让他们积累的词汇佳句去形容他感受到的美,并让他们互相分享各自的感受,分享这份美好。这也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时候,我跑到郊外找法国梧桐树,捡了很多梧桐树叶,铺在教室的过道里,让孩子们一边走一边感受作者上学时的心情。之后,再问孩子,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能用几句话写下来吗?
        学生在此真实的情境中,把枯燥的文字转为声音、画面,老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体会造物主赋予大自然那份神秘伟大的美,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提高着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用关爱的力量呵护德育之花。
        我们班上的孩子有两类,一类不缺爱,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头肉,六个大人围着他转,这些孩子得到太多了爱而自己不会爱别人。还有一类,是父母离异,没时间没能力给孩子爱,只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太缺爱也不会爱别人。对于缺爱的孩子,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敏感、在乎老师的看法,我对待他们时,眼神更温柔、说话更轻柔,经常给他们拥抱,肯定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记得岳阳特级教师郭玉良老师说过:“我们老师的爱付出去也要收回来,这样,孩子被爱了,也知道如何爱别人。”为此,我们可以多开展活动,唤醒学生心中爱的种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生活。每个学期,我们班级都会举行一次亲子活动,所谓亲子活动就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其中策划一些游戏,游戏需要孩子和家长齐心合力,互相信任才能完成。每到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让孩子亲自动手给父母制作节日礼物,写上祝福;到假期时,设计《我给妈妈当能手》、《我露了一手》等话题的习作,引导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主动积累关于爱的素材。因此,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与家长的心似乎又走近了一步。除此之外,学校也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每天早自习有一个班到学校南门口捡垃圾。学雷锋活动月,学校会组织各班学生到乡镇街道打扫卫生,清洁乡村,感受劳动的光荣和美好;感恩节来临,组织学生在平安夜给坚守在各个岗位的叔叔阿姨送去平安果等,学生在这种种的活动中体会到了付出也是一种美好。记得上个学期,我在小区门口被一辆小汽车撞飞了,幸运的是去医院检查没什么大碍,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后,第二天,我准时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课堂上,孩子们对我嘘寒问暖,还给我搬来凳子,让我坐下,课后,卢彦伊、阳紫宣、李捷等十几个同学给我送来自制的祝福卡片,平时内向不敢进办公室的留守儿童童子聪还给我送来一个棒棒糖,我想,他们都知道如何爱别人了。
三、用激励的能量滋润德育之花。
        老师要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理,关注细节并给予针对性的评语,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进步,不管是心理上的引导还是技巧上的指导。在评价语中,多一些赏识和激励,多一份宽容和理解,传播种种正能量。
        在课堂上,我会提前设计评价语言。这些语言,通常采用第二人称,以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大大肯定其优点,明确指出不足之处,用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评价语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如:“你的想象真有趣!”“你的观点很新颖!”“你会用连接词把内容说完整,老师都要佩服你啦!”“你的思路很清晰,如果能说得更具体就好啦!”......
        特级教师于永正特别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他说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评讲则是“放大”闪光点。在习作讲评课上,我经常会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发掘孩子们的闪光点,有时候是一篇、有时候是一段、有时候是一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评一评,最后,我再给他们盖上大拇指印章,贴到教室后面的展示栏中。
        我经常带领孩子一起修改自己的作文,再投稿,学校校刊、各大杂志、公众号里都有我班孩子发表的作文,每每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发表,孩子们就对写作有更多的热情和信心。
        给孩子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的欣赏,他们就多一份信心,多一点进步,到那时,我们会闻到德育之花那又甜又长的芳香。

参考文献:
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朱永新说教育》         朱永新著   青岛出版社
3.《生命的品质》           周国平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