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荣
新疆伊宁市第十九中学校 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三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是完成了六册教科书吗?当孩子们步入大学,走入社会,成家立业,他们谈到他的初中语文学习时,能记忆犹新的又是什么?我们语文人要给孩子留下什么?我们只教他们三年,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能受用三年、六年、九年、甚至一辈子,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老师的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开展起因;具体做法
1、“留下什么”的起因
制定读书计划时,我也犹豫过,它短时不能见效,也许在整个初中应试考试阶段中也见不到效果,但为什么非要做,我只想三年之后给孩子留点什么。坚信这一点的是我2013届孩子给我内心的震撼:刚升入高中,假期孩子们相约来看我,在谈感受时,大家都说到了高中最可怕的是语文,总分150分可考下来都上不了100分,这在初中绝无仅有,孩子们吓出了冷汗,可是语文成绩的提升没有头绪,无从下手。
孩子们走后,我陷入反思:三年初中的语文我们教了什么?学生如同白纸一样走进了高中,在高中老师怨言下,有的孩子茫然了,语文成了他们的鸡肋。她们诉说着语文不及格时的沮丧、难过,甚至对语文的厌恶,我茫然了。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只教孩子三年, 当孩子们步入大学,走入社会,他们谈到他的初中语文学习时,能记忆犹新的又是什么?我们语文人要给孩子留下什么?
我们只教他们三年,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能受用三年、六年、九年、甚至一辈子,我认为这就是老师的作用。有的人会说,真瞎操心,三年管好你的A(优秀率)级率,就行啦。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是你没有承担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必须有“地命海心”的意识和觉悟,对得起干这份职业的良心,于是,我开启了我的课外阅读教学之路。
二、“留下什么”的做法
1、读什么书?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拿来运用,摸着石头过河,查阅资料看看别的地区、名校都给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什么书,在这些书籍中精心筛选,每个年纪孩子的心智不一样,兴趣也不一样,大多数孩子喜欢故事类的,所以七年级我就选择故事类较强的,主要是激起孩子的兴趣,上期我推荐的是:《童年》《朝花夕拾》《西游记》《青铜葵花》《草房子》《老人与海》。下期我推荐了:《还没长大就老了》《哈弗凌晨四点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因为七年级课程简单,孩子有较多的时间,看书量大一点。到了八年级时间紧了,课程内容加深,孩子们忙了,我们的阅读没有停下来,我们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行走在爱恨之间》《左耳》,下期看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追风筝的人》。九年级就看了教材中规定的名著。
2、怎么读
许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在课堂以外去读,其实不然,我把它划为与我们教材同等的地位,在学习的硬性保障----课时安排上,要有两节阅读课,在每周三下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有目的、有计划的去阅读,有的老师认为就是给学生推荐了书目,提出了读书的要求就可以了,学生自己阅读成了一种放养状态,最后导致阅读活动“流产”的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缺乏读书活动的教学意识,单纯依靠学生的“学”,而忽略了老师的“教”,其实带领学生读书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备足课的。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时间就看书,告诉孩子执行力永远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年级活动进到会场没开始时全在看书,会议开始立马收起,早上来到学校,交完作业,就是看书,中午课间也是这样,开始时只是默默地看,没有分享,效果不太好,后来大家就轮流分享,一分享就有问题了,有的看书不踏实,对内容理解有误,有的没看懂,这样不行,大多数孩子不喜欢看书,要加压的,让阅读者和分享着擦碰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又规定了读书摘抄、读书笔记、朗诵、读书分享、读后感交流,从这五个方面: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的一位作家、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我喜欢的一个情节、我喜欢的一句话,这五个方面进行,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或一种人生的乐趣,给其成长带来正能量。
与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是探寻阅读力量的最佳方法。清晨,我都早早赶到学校,来到教室中与孩子们一起展开新一天的阅读。清晨的阳光四散开来,学生阅读的激情也伴随油墨的清香四溢天穹。我站在讲台上,深深地把书的香气吸入肺腑之中。指尖抚摸柔韧的书页,眼角望过摸摸看书的学生们,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3、读到了什么
阅读与学习的关系不应当是互相抵触的,而应当互相辅助,共同战斗。阅读可以消灭精神的贫瘠。我坚信阅读好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的,七年级刚组班时六班的语文是年级最后,及格率为学校拖了后腿,我没有逃脱世俗,内心也有过惶恐,但是我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我在做这一决定时,我就说过:可能三年都不会有多大的成效,但它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知道吗?他的见效有多快:成绩一路上升,直到2019年中考第一。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读书是指路明灯。
八年级的孩子青春期对异性的朦胧,大的道理让他们耳朵起茧,听不进去的,怎么办?读书帮助你,《左耳》是中国现代女作家饶雪漫的青春互动小说 。该小说讲述李珥、黎吧啦、张漾、许弋、蒋姣等一批性格迥异年轻人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主要人物:吧啦是一个张扬,放肆,敢爱敢恨,喜欢绿色眼影的女孩。爱上了帅气的张漾,不惜为他去欺骗许弋。结识了乖乖女小耳朵,对生命中唯一的好朋友心怀感激。吧啦最后死于车祸。老师要问孩子:作者为什么会安排吧啦死去?(学生讨论)但学生的认识肤浅,都认为吧啦不死,李耳就不会和张漾在一起。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就要引申,这也是思想指引:吧啦不理智,为了所谓的爱情不惜伤害别人,不理智会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不理智不会保护自己过早的堕落抽烟喝酒。不理智到过早怀孕,她自己就已经成为社会的另类,需要帮助。她更不可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孩子可能也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如果在十七岁她能像正常人样结婚生子,我国的婚姻法如何体现它的价值?所以,要有理智的思维:再适合的年龄理智干适合的事,才会幸福永远。
三、为自己留下了认识
三年走过来,我真切认识到: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不倡导学生阅读的教师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很多人说,教师和学生不是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在看各种教科书、教辅书、试题书。但是,这些书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义务教育阶段,高效率的课堂教育模式可以将人类的知识高度集约化、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但教科书、教辅书、试题书这类书籍的作用只相当于母亲的乳水,他们非常安全,又容易被孩子们吸收,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但倘若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不再进食其他的食粮,那么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
如果一个学生经历了十多年的教育历程,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却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那么这个学生一旦离开校园,就会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没有兴趣再去翻上一眼。那么这样的教育也就沦为了失败的教育;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却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那么他的未来一定会比总是拿高分的孩子们更加精彩。
为了让学生将来拥有更加完整的精神生活和更加充实的人生旅程,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班级成为孩子们最佳的阅读天堂,让阅读的力量引领着祖国的花朵一起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与艺术:《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何兴岭 文章编号:1007-2233(2014)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