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
四川省简阳市石盘镇中心小学
摘 要: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教学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是顺应当今社会教育新形势而产生的教学需要。“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探悟用”,它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活动变单调为生动,体验渠道变单一为复合,课堂展示变一统为多元,着眼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方式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让生活走进课堂,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习活动变单调为生动,体验渠道变单一为复合,课堂展示变一统为多元,着眼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从而实现新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当代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古典传统的中华文化对现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的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还在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但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学生做出了新的要求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的。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对很多理论性的东西都不是太了解,再加上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渐渐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语文学习的讲解需要新型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理解,在小学阶段应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方式渐渐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综合性教学的真实水平。在给小学生传授语文古知识时,要发挥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使之与语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代各个方面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给教育业带来了很多压力,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教师也不得不对小学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开创一个新型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将要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结合不仅仅能提高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纠正教师和家长对语文教学认识的偏差。教学适当的结合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一)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生活为本的语文教学的前提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真情实感的人。教师通过接受、信任、理解、支持和表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对学生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统一、善良、诚实、友好的人格特征,增加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使师生之间的良好平等关系使学生对爱感到满意。情感归因是生命激活教学发展的保证。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降低自身的地位,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善待学生,认为自己是融入学生世界的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他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学习问题,还要关心他们。学生的生活,更多地与学生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消除因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别待遇问题,密切师生关系。距离,避免了学生对老师的恐惧,让学生可以热情投入。参与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应进行合理的调整,从单一的语言认知教材和基础知识到多维的课堂生活教学。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生活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重点,对学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书籍与自然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教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兴趣,开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当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学生了解到的知识越来越多,语文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开创新颖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方式。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其生活中的兴趣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一方面,丰富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课外活观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找一些相关的书来读,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上课时教师应该最大化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现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还要尽量多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文化活动,生活实践与课堂学习到的内容相结合,把学到的内容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有很大用处的,进而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学到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为了让学生们深刻认识作者的情感以及景色的美好,可以建议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一些相似的景点,进而体会一下当时作者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内心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有利于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景色,有感而发抒发一下对文章或者对当地景色的感情。进而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更加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自主的在课余时间看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资料。
(三)开展与语文知识生活相关活动
课下时间,教师可以多和学生交流选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点和面,然后和将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办一些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邀请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的同学组队或者个人参与,然后对参与人员的表现进行评比,选择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
例如:课下时间,找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社团,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随意组队,对自身感兴趣得有关语文方面的文章进行自由阅读,如《聂将军与在日本小姑娘》、《学会合作》等。根据其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文章内容情景再现或者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续写,可以将续写内容写成文字形式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有正能量。同时请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奖励这一正向强化来带动其它学生对语文文化活动的参与,提高其对语文相关知识内容的兴趣,进而有效的提升和训练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总结:
近几年,随着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各个学校也提出了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方式。把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把小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综合素质人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秋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OL].学周刊,2019(13):60.
[2]李晓.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