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唐兴明
[导读] 建国七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
        唐兴明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果衣小学   云南   652400

        【摘要】建国七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与其它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本论文重点分析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水平不高的原因及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教育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撤点并校;共同富裕;双语教学;小班教学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同参与。在此征途中,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撑的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与真正强大的内动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与其它地区的学生教育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教育扶贫”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
        1国家组织对口支援,开展教育扶贫
        从1993年起,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对全国14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实施教育扶贫的意见>>,提出了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省市直辖市与当时国家重点扶持的14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协作,明确了协作关系和教育扶贫的主要内容。
        2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在1995—2000年间,利用中央普及义务教育专款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项工程首先将财力投向国家级贫困县,适当兼顾省级贫困县。
    3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国家2006年9月1日,修订后颁布实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二、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水平不高的原因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以来,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采取的都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课后反思,采取的都是时间加汗水加方法的策略。在不同的学校,学生的教学成绩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是4年来,我现在所在的学校隶属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地处白水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00公里,距离县城3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7.40平方公里,海拔1905.00米,属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4.20℃。从二年级到五年级,这四年里的时间,在教育教学上,采用的时间加汗水加方法的教学策略,结果教学成绩不理想,我以为是自身除了问题,如上课电子白板用得少的缘故,或是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少等因素导致的。课后跟其它班的老师交流以后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各班的教学质量都是不尽如人意。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上课朝气勃勃,电子白板应用纯熟,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易以沟通,上课效果应该比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效果好。可是课堂上,青年教师提的问题,学生举手的廖廖无几,难道是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难了吗。其实不全是,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青年教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中老年教师课堂上也出现相同的问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它影响学校办学的声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和其他老师探讨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几位在学校工作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老教师都说,在这所学校要想把教学质量提上去,确实太难。原因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1、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彝族)占多数,彝族分白彝和黑彝。这个地方的彝族全是白彝,白彝对他们的子女的教育不重视,如各班学生周末的作业,特别是彝族学生几乎不做,家长周末不监督他们的孩子做作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2、这个地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的。四年来,我们学校五至六年级各个班,班上都有辍学苗头的学生,据其他老师说这是近年来辍学苗头较少的,以前五六十人的班级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跑了只有三四十人。跑回家的学生去哪里?是去打工了吗?没有。五六年级回家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回家一两年就结婚,甚至回家几个月就结婚。四年来,在这个地区,特别是彝族,三十多岁就已经做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大有人在。
        3、撤点并校导致大班额
        撤点并校以后,几个村小的学生,一起归并在一个班,有五六十人,对于汉族地区的五六十人的班级管理,是要容易一些的。反之,对于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的班级来说,班级管理要复杂得多。这四年以来,我所教的班级是一个五十多人的大班额,上课铃声一响,走进教室,你不要想着马上上课,首先你必须抽出时间把学生的课堂纪律控制好,才能上课,否则就会出现你在上面大声讲,他们在下面小讲的情况。
        4、学校的教室不够.
        以我们学校为例,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这四个年级都是五六十人的大班额,要想一个教师把每个学生都关心到、照顾到,况且都是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的班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5、这个地方家长的意识、眼界和格局有待提高
        除了上面这几个方面,我认为还有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这个地方少数民族的家长意识、眼界、格局是最欠缺得的。根据我们四年来的家访,跟少数民族家长的接触来看,他们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一个家庭的塑造、改变、影响等方面上都缺乏认识,与其他地区的家长在意识、眼界、格局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眼界和格局的高低,决定着你对事物认识的深浅。


三、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教育水平的对策
        经过多年自己的思考,提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上级部门应该抓住机会组织一批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来这个地方跟这些家长面对面地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给这个地方的家长们从视觉和听觉上以强烈的震撼,强烈的冲击力去刺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从而拿出实际行动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各自发力,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上级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会组织一批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来这个地方跟这些家长面对面地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给这个地方的家长们从视觉和听觉上以强烈的震撼,强烈的冲击力去刺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从而拿出实际行动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各自发力,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2、提高家长的意识、眼界和格局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面对同一事情,人们都会产生各种想法、念头,但这些想法,则可能因为各自不同而不同。眼界的意思是目力所及的范围。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任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二者合起来称之为格局。组织附近受过高等教育、有威望的人来跟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多接触,多谈谈通过读书不仅获得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眼界和格局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3、平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国家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让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扎根于他们的骨髓之中。
        4、共同富裕
        国家应该在少数民族之中,通过教育扶持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通过让这一部分人来影响带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长,让他们逐步接受他们的子女通过教育来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逐渐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达到共同富裕。
        5、国家应该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行双语教学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语言应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从社会现实的角度看,多掌握一门语言是必须的,多一门语言就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体现。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发展,符合当地群众的需要与愿望。
        6、国家应该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行小班教学
        (1)小学大班额教学的劣势
        因为学生多,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况且每个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需要与老师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可是这么多学生,老师根本就无法关心到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师生受到影响,学生展示自我、放飞自我的机会会受到束缚。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的班级来说,影响更是一浪胜过一浪。
        因为学生多,老师上课首先要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进行纪律教育,否则教学工作无法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一个人的声音稍不注意就会被学生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师生互动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教室静悄悄的,学生默不作声,只能靠老师唱独角戏。
        (2)小班教学的优点
        什么是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要透过安排不同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协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及掌握如何在小班教学的环境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最大效果提升能力。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至25人左右。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小班教学模式对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3)小班教学模式优于其它教学模式
        小班教学是优质教育,它是以最佳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为最好的追求目标,她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最优异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小班教学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和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且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用心捕捉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恰当地给以鼓励和肯定。同时学生在小班教学过程中能够以更积极的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日常的事务管理中,这将有利于教师提高管理班级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上学生数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能留出大量的时间来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作出具体合理的指导,实行小班教学后能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次数,大大减少师生之间紧张的敌意,增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教师的辐射面明显扩大,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有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是自己多年来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浅谈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双语教育的意义》
【3】《关注“撤点并校:十年不间断的努力》
【4】《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5】《浅谈小学大班额教学的弊端》
【6】《小班教育的好处》

作者简介:唐兴明(1973年5月),汉族,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人。小学高级教师7级。1998年7月毕业于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历史学教育。在职自考本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从教以来曾写过《关于师德的几点思考》论文,曾获得省级三等奖,此外还写过关于教育方面《五把“利剑”》的文章。目前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果衣小学任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