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艳华
辽宁省建平县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文化课程的基础学习时期,而语文课程又是所有文化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课程。学好了小学语文可以让其他课程的学习更为轻松有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除了文字和文学的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能力也同样重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具体化的工具,把它加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形成更清晰的思考逻辑。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把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近年来是教学方式的一个热点话题,并且在各种尝试下都有着不错的效果,小学教学中儿童的思维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本文通过把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法的介绍,给教授在引导学生思考和锻炼学生思维逻辑以及培养良好的主动思考的习惯提供了一些借鉴性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的应用
目前在教学中思维导图一般被用于课堂中比较多,本文的观点是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锻炼思维习惯,只是方法略有差异,只要能够通过合适的方法,都能够带来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武松打虎》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各个部分的总体结构,让学生在课前对文中的每个角色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特征产生自己的思考。课堂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要把一篇文章学好学透,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课前做好足够的功课。课前的学习可以运用到思维导图,在学生的使用方法中,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一方面根据整体文章的结构进行描述,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生字词都加进去,可以知道在哪一阶段有哪些学习的重点。并且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只是,对生字词进行理解和探索,可以的方式包括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等。在预习中读完课文,首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然后理清楚文章的结构。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对思维导图熟悉之后,能够大大提升学生思考的能力和预习的效率。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可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环节之中,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疑惑点和困难点提取出来,非常有利于课堂中进行重点学习。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的应用
同样的,在课堂的学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知道学习路线的作用。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有着很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前,在整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学生同步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同样使用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去发现问题,并把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课堂上,把思维导图模式下的重点与学生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负荆请罪》一文中,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故事发展的路线中,一方面蔺相如对于冲突是什么态度,一方面廉颇对冲突是什么态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或者生活中的冲突会采用沈阳的方式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根据思维导图继续引导故事的发展和最终的结果。从中挖掘故事中两位主角各自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当然,在整体课堂的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从思考模式上进行引导,但是多样性同样对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要,每一个环节中并没有固定的答案,用发散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和联想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课后的运用主要分两个模块。一是对课本的知识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由于课堂的教学和课前的预习都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思维导图的两次应用一般会让学生对课文有着较深的印象,对相应内容的记忆很有帮助,而在课后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就是记忆。再每次复习和背诵的过程,包括对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回忆起课前是如何预习的,以及课堂上教师是如何进行分析和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的。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议的过程,非常有利于刺激学生大脑中的记忆模块,形成很好的记忆效果。同时,课堂中的联系也可以应用的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基于思维导图的整体框架下,对每个模块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加深记忆,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创造力的培养。
二是课后的自主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后大量的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会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课后的阅读很多情况下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素材或者方向的建议,对内容的把握和分析需要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在没有合适的方法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的阅读一般效率和课堂学习比会大大降低,关注点大多集中到故事的情节中,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只需要强调思维导图运用的方式和重要性,学生可以自己把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带入到没有给自主学习和阅读的文章素材之中,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深度理解阅读的文章。同时,学生还可以把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条理清楚的整理出来,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点向教师寻求帮助,这样,课后的学习和阅读的效果就大大的提升了。
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总体思路和脉络把握了,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记忆的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同时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下,采用发散性思维的模式不仅不会约束学生的想法,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了。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考,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使其终身收益。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苏斌.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7)
[2] 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杨轶.天水师范学院.2019
[3] 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车晓玲.云南师范大学.2019
[4]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 陈肖.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