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培
四川省成都市五块石小学校 610000
在机缘下,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聆听了张道明老师的一场非常有趣的教学叙事讲座——《仓鼠风波》。一波三折的故事叙述,极具画面感、立体感的文字刻画,激烈的矛盾冲突,洞悉事物本质的思想锋芒才是文章的灵魂——让人记忆犹新!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小确信,早上看到了群里伙伴们发了郑老师刚写的短文,突然觉得深有感触引起了许多共鸣。
以下楷体部分是文章节选。
一、一波三折的经历
短文中由平实的波谷开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的孩子们宅在家里学习。老师们非常认真地准备,家长们慌慌张张地配合着。被称为“神兽”的孩子们,优哉游哉地学习这。”“神兽”一词引起了家长老师们的共同的回忆,平静形象地叙述着,我们在疫情间的经历的故事。
突然波峰如洪水袭来:“天下的家庭与学校的混合教育,突然就热闹起来了。各种汽车声音,鸡叫声音,老师讲课声音,混合着家长的催促声音,涌向了孩子们。网友们把各个家庭里的千奇百怪的“翻车”现象,一股脑儿搬到了网上。”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趣味,学生时代《口技》一课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从细节入手,不同镜头的典型代表的角度进行刻画,一顿联排句的描写,让疫情期间网课直播的种种场景,坎坷的经历极具画面感的形象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深深的共鸣,并牢牢的抓住了读者。
紧接着快速进入了波谷。让热闹顿时冷却了下来。“一时间,各种傻眼就出现了:线上教学有用吗?老师们辛辛苦苦地出题,做PPT,录视频,突然现身十八线主播。忙完了,还要求作业拍照,钉钉打卡,指导纠错。更有甚者,还要每天上交线上教学方案、学情调查报告,应付线上和线下的各种检查和考核。这些表面的东西,都不在话下。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些辛苦付出,换来的是什么?”一系列的冷静理性的反问。道出了读者的心声,这样做有用吗?将前面热闹的学习过程与冷静理性的反思作为对比,并将矛盾逐步引向深入。
几种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没有效果,特别是小学生,折腾了家长,折腾了老师,折臍了自己,到头来,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东西?是的,您的担忧没错,但是您的担忧也很无奈。”不同观点既典型又简练,同理心的表达,又将矛盾激化了起来。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发展一步一步激荡起来。
二、出人意外的话题
但话风一转,将情境从波峰带回到波谷,作者没有按照质疑者的思路继续纠缠下去,正如《仓鼠风波》中,在生命安全课上老师让大家充分发表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班主任“一言堂”的权威武断地给出自己的判断。“不过,这里有几个与教学相关的概念,不妨让我们来熟悉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传授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作者意外地引用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给读者下了一个大包围,这里读者可能还没看懂到底作者要说什么,话题是不是太高大上了?跟我们争论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且听作者娓娓道来:“这里有三个词语:‘见识’,就是人们对看到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判断、辨别。‘知识’,就是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对事物和现象呈现的规律进行判断、辨别。‘学识’,就是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看来,最低层面就是“见识”,最高层面就是“学识”。正如习总书记讲话中的意义对应:见识—一求真理;知识——悟道理;学识—一明事理。到这里作者还是没有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另辟蹊径地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关于教学相关的概念的理解。继续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和求胜心,到底对不对啊?并再次将读者的狐疑引入谷底,作者铺垫这些到底要干嘛?
三、布置精心的设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来作者大段的铺垫都是有目的,原来和我们一起谈“见识、知识和学识”也是有目的。线上教学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增长见识。学生只有在有了丰富的见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更多的知识,修得丰富的学识。”通过教育概念的解读,“武汉”、“新冠”、“白宫”、“封城”“线上教学”等例证,进一步加强作者观点的支撑。如何求真理?那就是增长见识,见多识广。如何悟道理?就是增长知识,学会思考。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知识;行万里路,就是长见识。要习得丰富的学识,少不了长知识,更离不了长见识,否则,就不能明事理。所以,这次疫情,首先带给孩子们的就是见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武汉”为他们普及英雄与关爱,“新冠”为他们普及自然与科学,“白宫”为他们普及政治与社会,“封城”为他们普及治理与方略,“线上教学”为他们普及网络与技术。慕课、微课、人工智能、线上教学,一下子走进了千家万户。虽然看起来宅家学习,知识掌握较浅,但是在这样的偏个性化的学习中,学生的见识却异常地丰富起来。最后用大家有目共睹事实的成效——线上教学走进了千家万户,难道不是时代的进步吗?让学生有了丰富的见识和经验,难道不好吗?没有丰富的见识,怎么能修得更丰富的学识呢?至简而通透的观点,读到这里让读者们的豁然开朗,原来的所有的争论,所有的狐疑顷刻间烟消云散,将文章带入高潮,水到渠成的给出了作者的观点。简洁通透的证明,回应了标题《在知识学习中增长见识》让人信服。
四、思想即灵魂
回想起张老师讲座中的总结:决定写作水平的高下,并非写作技巧,而是作者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高下,取决于作者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我们还沉醉于讨论线上教学的是与非而争论不已的时候,郑老师千余字的短文,已经从不同的维度,别样的高度来高屋建瓴地看待这个问题了!我们能透过见惯不惊的现象或问题中,洞悉事物的内核吗?能在大家争论不休的观点中跳出来,从不同维度看待事物的本质吗?写作的技巧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但既洞悉事物本质又绽放思想锋芒才是写作的灵魂,这不正是需要我们不断增长我们的见识、磨砺自己思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