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赵凯 张炳辉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赵凯 张炳辉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于高职教育,为了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实践探索
        引言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紧密的加强与各大企业间的强强合作,由学校培养人才,提供给企业,企业给予人才施展与创新的平台。不断地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间的合作,巩固和带动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理念。而高职院校中的实训室就是站在校企合作中的前沿阵地,是最接近企业环境、理念、运行方式的,学生可以得到进入企业前最真实的锻炼,为以后能更快地融入到企业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实训室建设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就是沟通的桥梁。
        一、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专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对于行业类院校来说,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迅速将行业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高校的一个热点问题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495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学生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行业类院校主要面向行业培养人才,学生的大部分就业都是在行业内完成,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实践基地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加快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学校教学更具有实践性。行业类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基地通过企业和学校的互相交流合作,将该行业实践中总结出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运作模式融入到学校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行业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使得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该行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增加校企之间的科研合作机会,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增加其创新能力,对于学校来说促进其科研转换为企业生产力。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对推进行业类院校建设,培养高素质行业人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实训中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内容。目前,正逐步发展为培养高职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推广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中心。校企合作以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共同参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这种合作办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生产一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在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建设中,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共同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实训中心的建设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学习质量与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校企合作实训中心这个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课题、研发新产品、解决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与信息支持的服务,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高职院校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负责,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储备。企业则为高职院校提供实训设备与技术援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因此,校企合作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体现,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对于双方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利的。总之,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要使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运行
        1.校企合作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满足培养企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必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学更具有企业针对性,同时实训室的建设,也要求能够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向更宽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同时要为其他学校同类专业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共享作用。工学结合,内外并举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工学结合的要求,创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有机衔接,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生产制造的基础能力和职业道德;在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的完成,具备准企业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具备企业人的生产现场操作、管理与组织能力。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毕业设计,具备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的顺利转变,实现零距离就业。
        2.校企互动,有效运行校企合作实训室引入企业生产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把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过程,把岗位标准作为学习评价标准,实现与企业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实训室布置模拟企业场景,有企业人员负责实施,体现实训教室与生产车间一致性;实训教学由本校教师联合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完成,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实训作品与企业产品的一致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评价,企业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方,参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课程终结性考核、技能鉴定、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学业成果评价等,评价校企互认,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企业青睐,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实训中心的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在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中心时,除了先进的仪器、生产设备和实训场地,更需要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所谓双师素质,是指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实训中心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遵循培养与引进结合、学历与技能并重、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并重的原则。通过访问工程师、企业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鼓励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一线工作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学习生产性专业技能,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结束语:
        对于校企双方而言,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建设是双赢的结果。未来校企合作实训中心的发展,还需要引进最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和不断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随着行业的发展,还需及时调整实训中心的功能及设备的更新,逐步丰富实训中心的功能与服务。实训中心教师与管理人员还需关注行业发展变化,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确保实训中心的正常运作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优良.中国十一五教育探究:职业教育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坛 [N].中国教育报,2018-08—30.
        [3]高铃.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