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郭自利
[导读] 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化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
        郭自利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化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更可以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科学精神;意义;方法

1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意义
        首先,培养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教师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动力,而科学精神可助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在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以科学精神探求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本质,而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学生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才能以正确的理论对各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与判断。如果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会促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持续前进和探索,不断获得真知和进步。
        其次,培养科学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实际的教学来看,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以科学的眼光和分析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探究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原理有积极意义。比如,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思路积极探求,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融为一体,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培养科学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科技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确保学生享有优越的教育条件。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也会给学生带来冲击和困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格修养和科学精神,理性看待生活,专心于自身学业。为此,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使学生能领会科学精神的内涵,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以順利完成学习任务。
2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法
        2.1 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国科学家李四光曾说过:“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和一个学说”。李四光强调的就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的基本表现之一就是追求严谨,严格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具体到化学学科上,则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实验数据反复验证、对实验过程精益求精、对前人成果既证明也证伪等。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科学态度,在化学教育中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尤其要做到一丝不苟。在化学现象的理论推导中,要做到步步有依据,处处合逻辑;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数据准确,操作规范,反复验证。比如在具体做某一化学实验时,仪器摆放的位置、试剂的量、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结束时的安全处理和保养处理等,教师都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而且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最终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2.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与动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他们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创设为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巩固所学,而且还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克服对化学学习的心理恐惧,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中有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没有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学生很快联想到在初中阶段做过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这样一系列环节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泥沙从而获得食盐。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3 合理规划教学实验
        为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价值观,给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指引学生的生活、学习,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以往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尤其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观念,学习与应用化学知识。一方面,积极创设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而且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科学的态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预设探究性实验,并创设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选择实验方案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处理残余的实验药品以及怎样对待产生的尾气等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其不仅要重视实验结果,还要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重视实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自觉约束实验中的不良行为。
        2.4 延伸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因为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学习的化学知识有限,且高中学生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所以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向学生适当的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和扩展,引进课外化学知识,增加学生化学知识储备量,促使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提升,强化化学教学效果。譬如;在讲解高中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诸多经常使用的塑料在生态环境中降解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在合成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将会增加废弃物的产生数量,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环境污染进行讨论,并且向学生延伸课外知识,如废旧材料的回收、礼品包装的简单化等,加强学生对自然资源使用的认知,引起学生对环保的重视,促使学生自觉的爱护环境,不随意扔垃圾、减小塑料袋的次数等,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凸显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红梅.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探赜?.《成才之路》.2020
[2]黄敦班.科学精神在高中化学中的培养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3]张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新课程·中学.2018
[4]姜晓峰.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价值观策略研究.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0
[5]章玉祥.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