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赵方圆
[导读] 新课改的目标教学,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
        赵方圆
        山东省高唐县第二中学    山东高唐    252800
        摘要:新课改的目标教学,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需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因此无论从社会大环境、课程要求,还是学生自己成长等方面来考量,高中历史教学都必须要构建高效课堂,建立高效、优质的高中历史课堂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问题;策略

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历史教学应试性过分重视。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校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学生考试成绩过于关注,但对于学生历史素质的培养往往忽略。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旧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所需选择的教学方式仍旧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然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其次,高中历史人文性教育缺乏。就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人文性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历史知识,促使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及素养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十分有利。然而,在目前高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文性教育比较缺乏,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历史教材中内容,但是历史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知识及人文情感教育比较缺乏,不但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并且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十分不利,最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操作影响,不利于学生发展。然后,未突出学生主体性。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及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缺乏重视,未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仍旧以教师占据主体,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对于教师过于依赖,未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及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十分不利,也就影响教学效果。
2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1 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单一教学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背诵,并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教学形式只适宜于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目前教学理念强调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能力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是对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身份的双重转化。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构建成为高效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从教学理念入手,实现教学身份的转化,具体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来,教师自身应当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核,并了解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结合理论分析,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以培养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为教学主体,教师不再是授学者,而是解惑者,从课堂主体的身体转化为客体,与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对调,基于这种理论下,学生能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对于教学内容主动出击,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制动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非常基础性的作用。


        2.2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课程本身就包括大量的人物、事件和经典传记,结合新时期多媒体教学的音频、视频资料进行教学,便可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堂内容,及时穿插一些趣味性故事,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言十分关键,同时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课程知识点。高中历史教学中,传记故事的讲述必须满足合理性要求,不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必须保证讲述故事与课本知识点有效联系,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教学内容、核心知识点。避免故事选择不当引发的乏味沉闷,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如《新航海开辟》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麦哲伦在菲律宾发生的插曲。这一插曲不仅可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将航海路线等知识点融入其中,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具有积极影响。
        2.3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经常见有的老师把桌子排成环形,同学们也都叽叽喳喳,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老师则是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齐上阵,搞得看电影不像电影院,上课不像课堂,开讨论会又不像会议室,老师安排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匆匆忙忙,老师也匆匆忙忙,老师没时间点拨,学生没时间思考,最终稀里糊涂就得出了结论。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是学生在不断地“参与”,老师也在不断地“引导”,但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明显是“被参与”,老师的“引导”也是机械、程式化的,没有做到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但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满堂乱”。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学到相关学习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想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除了重视以上所谈到的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外,还要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见解独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随着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给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手段。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能始终保持兴趣点和关注点。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课堂学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
        2.4 重视教学反思,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改革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得失,通过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持续的改革要优于暴风骤雨式的变革,在高中高效历史课堂建构中,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深思熟虑后再往前走,小步慢走,逐渐把新模式、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让新课程改革有实实在在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积极反思来进行自我实现和取得专业上的成长,如果缺失了教学反思,必将走上消极教学的下坡路。如果个人的教学反思和集体的解决问题、反思结合在一起,课堂改革的速度将大幅提高。可以说,有了教学总结就会事半功倍,有了反思就是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俊贤.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考试周刊.2019
[2]张振兵.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3]白玉军.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赢未来.2018
[4]李茉.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分析求知导刊.2019
[5]苏佳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未来英才.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