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李双双
[导读] 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符号体系、逻辑关系以及术语表达形式,
        李双双
        阜阳市第十中学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符号体系、逻辑关系以及术语表达形式,数学学习是对思维进行开拓、加工及训练的长期过程。基于新课标改革,为了充分贯彻“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学习能力,必须遵循思维发展特征,通过情境预设等一系列手段,关注学生知识内化进程,不断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与启发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继而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架构。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可迁徙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

        初中是青少年学习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这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已逐步向抽象内容转变。而自主探究能力是体现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目前我国已逐渐摒弃既往落后的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发展素质教育,加上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在未来成为检验其综合水平的主要方向,而自主探究能力则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必须综合考量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拓展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对数学进行理解及掌握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知识印象,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一、将生活实际与初中数学知识紧密关联
        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为今后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打造坚实基础,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关联,调动其浓厚的探究兴趣,提升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譬如在讲授“函数”知识时,可导入问题引发思考:“在一场网球竞赛中,击球点与球网的水平距离相距8米,球网高0.8米,如果需要躲过对方球员的击杀,让网球在离网4米的水平距离位置落地,并且使球越过球网,请问击球的高度应当为多少米?”在这个题目中将函数关系和实际问题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分析讨论,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整合及归纳,列出有关击球高度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际条件求得具体的取值范围[2]。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盈利与亏损、球类积分等问题进行引导,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典示例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教学课堂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结合数学定理以及应用法则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选需营造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详细介绍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背景,在进行分析、思考与交流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讨空间,促进其利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前的数学问题。
        譬如,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讲授时,应提前为学生科普勾股定理的研究过程,介绍我国在勾股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钻研精神。之后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教具实施拼图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沟通、分析及探究[3]。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拼图计算图形面积,继而论证数学结论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观察以三边为直径的半圆,提问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是否和以两直角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和相等,通过将实际问题演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促进学生充分开拓学习思路,由浅至深,从简到难地提高数学学习深度,有助于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基础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其探究能力[4]。
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基于新课标环境下,为保障培养初中学生探究能力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需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由于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阶段,思维较为活跃、敏捷,且具有广泛的兴趣,通常对事物有自身独到见解,但其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无法在数学课堂中较好地维持集中的注意力[5]。为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应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实际教学期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多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
        譬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进行问题创设“假定长方形体积为90cm3,其长为9厘米,宽为X厘米,高为Y厘米,如果通过长方体的宽进一步表示长方体高的函数关系式,请问X和Y之间是否为反比例关系?”以问题创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加入至讨论互动中,并获得结论。在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条件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培养探究能力打造基础。
四、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情景创设有助于带动学生进入知识的探索中,可促进抽象知识点变得更易理解和直观,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譬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营造情境“李明在班级里分糖果,他共分3次将袋子里的14颗糖掏出,第2次拿出的数量是第1次的2倍,第3次拿出的数量是第2次的2倍,则李明第1次拿出几颗糖?”在引导学生分组探讨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实际演练,提前准备相关道具,让学生通过多次试验将袋子里的物品掏出,并最终得出试验结果[6]。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测试成功后产生满足感,使其在课堂中可以保持积极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对于未成功测试的学生可在其他同学的引导下集中精神加入学习,继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可以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购买情境,安排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并出示三角板、水笔、圆规等货物的价格,列出购买优惠方案,其余学生扮演顾客,谁先算出购买方法 ,货物就卖给谁。将数学知识结合至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同时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任务。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通过精心设计,层层解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进其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方斌.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育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8,000 (008):P.53-53.
[2]聂栋森.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探究[J].少男少女,2019,3(36):32-33.
[3]王会贤.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41):116-117.
[4]吴国忠.初中数学习题变式思维能力训练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42):294-295.
[5]涂秀萍,黄维海.立足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中外交流,2019,26(46):354-355.
[6]刘涛.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4):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