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尹娟
[导读] 研究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

尹娟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引言
   在临床中,脑梗塞又称为脑梗死,是因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部局部性坏死。对于因脑梗塞而导致的偏瘫、失语患者,本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护理,并取得一定进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研究中,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7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35)女17例,男18例,年龄55~78岁,平均(64.25±5.56)岁,发病时间3~60d,平均(40.2±7.8)d;观察组(n=35)女16例,男19例,年龄54~80岁,平均(65.34±5.48)岁,发病5~58d,平均(40.6±7.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发病时间等数据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康复需求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环境护理干预及饮食护理干预,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①体位护理。卧床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平卧位为例,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上肢偏瘫者,将垫枕置于患侧肩关节下,肘关节放直,腕关节背伸,五指自然展开,下肢偏瘫者,将垫枕置于髋关节、膝关节下,使之内旋;②徒手肌力训练。Ⅰ级肌力患者可进行关节内收、外展、屈曲、后伸等被动锻炼,Ⅱ至Ⅲ级患者可自主进行托起训练,Ⅳ至Ⅴ级患者可进行抗阻力训练;③关节活动度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屈曲及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转、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等训练;④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脱衣、洗漱、吃饭、做家务等功能训练,提升日常生活能力。(1)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指导训练。当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以后,逐渐对患者开展早期的康复训练。其中主要包括对患者偏瘫肢体进行中药熨烫疗法并进行关节训练,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护士给患者进行中药熨烫并同时进行关节训练,对不能下床的患者进行床上超早期康复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同时对患者进行关节松动,使患者的肌肉得到松弛,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使患者的神经组织得到刺激。(2)对患者进行干预训练。在患者进行早期训练7天后,对患者进行行走和站立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康复师和护士进行指导,对于那些行动力较为困难的患者来说,护士要时刻进行陪同,以及让患者进行扶床行走训练,当患者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使患者进行跨步训练和行走训练。在护理的过程中一旦患者存在头晕、体力不支的情况时,要及时停止训练,整个训练过程中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3)对患者进行失语护理。当患者的情况保持稳定以后,康复师和护士要对患者的失语症状进行护理,首先先对患者实施咀嚼和吞咽训练。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一般先从伸缩舌头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单音节的发音训练,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尽量的开口做一定的表达训练。(4)心理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使患者充满信心,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临床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对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疗效判定标准:病残程度0,无功能缺损现象,即痊愈;病残程度1~3级,功能恢复至建康时70%~90%,即显效;病残程度大于3级,功能恢复至以前的50%~70%,即有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整理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t、x2检验,用(x±s)、(%)描述,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7.57±1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76±16.65)分,组间差异显著(t=4.020,P=0.000)。
   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8.6%,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伴有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部缺血和缺氧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的疾病,目前较为常见的脑梗死有脑血栓、脑栓塞等,患有脑梗塞的患者会诱发很多的并发症,例如各种慢性疾病、肥胖症、心脏病等,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昏倒、休克、半身不遂以及突发言语障碍、失语等症状。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一定的早期护理干预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理功能得到一定的康复,同时使患者恢复自信心,对疾病的治疗保持一定的乐观状态。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抓住抢救时机,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针对患者偏瘫、失语等症状,予以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脑部功能代偿和重组,就可以快速地建立新的运动通路,有利于偏瘫、失语等症状的改善,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结语
   脑梗死患者常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康复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护理人员要积极疏导患者心理情绪,帮助其建立信心,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褥疮形成,由易到难进行肢体锻炼及语言训练,指导其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综上所述,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语言、运动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倩男.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健康之路,2017,16(11):153.
   [2]杨艳红.早期护理干预用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29.
   [3]李文婷.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83-284.
   [4]任英.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失语患者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3):3782-3784.
   [5]黄娜,范艳竹,郭昱琪,等.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7):1342-1344.
   [6]林海丽,安学芳,吴海燕,等.循证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34(6):1118-1121.
   [7]何会超,张伟滨,吕政,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46-149.
   [8]黄娜,郭昱琪,程伟鹤.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失语的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138-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