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徐莎
[导读] 对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徐莎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对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43例患者。护理人员在甲组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乙组护理管理中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较低,由此可得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护理管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
前言:在以往工作中,护理人员多是在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改进护理工作提供依据,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其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些伤害,难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对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护理人员在甲乙两组护理管理工作中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及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43例患者。甲组所选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共有23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差为3人,患者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75岁,(52.7±4.5)岁为均值年龄,乙组所选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4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人数差为5人,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年龄最大为78岁,(52.4±4.3)岁为年龄均值,两组患者常规信息之间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院伦理委员会准可进行本次实验;患者及其亲属完全知晓本次实验;患者及其亲属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排除标准:患者本身所患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1]。
1.2方法
   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中,医院应高度重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为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依靠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开展工作,对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以此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2]。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应组织各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到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使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改进。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以此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间的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21.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x±s)、(n)表示,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甲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3±6.1)分,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1.7±7.2)分,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
   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较低,甲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为13.95%,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为4.65%,由此可得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相比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优势较为明显,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处理方案,以此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次实验共计抽取86例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76.3±6.1)分及(91.7±7.2)分,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较低,甲乙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分别为13.95%及4.65%,由此可得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40%及93.02%,由此可得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有着一些区别,数据显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实验表明,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评分、降低风险事件出现概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顾玉凤. 前瞻性护理管理对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83-284.
[2]徐洪艳.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7):3099-3100.
[3]宋青兰.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7):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