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王秀强
[导读] 了解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王秀强
(西平县中医院;河南西平463900)

摘要: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风险及对策。方法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200例,随机分组,常规内科护理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查房护理,风险护理对策组实施风险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度;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护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结果风险护理对策组满意度、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对比常规内科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实施风险护理对策效果肯定,其实施不仅减少了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发生的风险,可减轻可患者的心理障碍,促使患者心功能更大程度改善。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风险;对策
引言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数患者住院接受治疗,但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风险,因此住院期间应加强风险护理,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减少风险的发生。为了明确风险管理的实施作用,本研究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200例,随机分组,常规内科护理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查房护理,风险护理对策组实施风险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度;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护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分析了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式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择200例,随机分组,风险护理对策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41-80岁,平均(65.31±2.77)岁。常规内科护理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45-78岁,平均(65.28±2.61)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常规内科护理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查房护理,风险护理对策组实施风险护理对策。第一,心内科组建起风险防范小组,加强护理管理监督,需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预案,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按照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以及考核标准的规定,明确小组每一名成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制定的协调工作标准,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护理评价体系,对每一周的护理工作展开检查评价,注重风险事件的预防,评估每一个时期的护理质量,确定管理方案的落实。按照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进行合理安排,制定护理人力紧急调配预案。不断地巩固护理人员个人的专业知识,加强科室药理学知识(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半衰期以及配伍禁忌等)、业务内容的学习,强化其个人的法律意识。安排专人对药品进行管理,了解不同药物的结构组成,掌握好控释片和缓释片特点、应用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沟通,护理人员在该阶段需要掌握住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与患者、家属之间进行治疗等方面的交谈。第二,心理护理,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况并采取深呼吸等方式消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提高对于临床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第三,用药风险管理。入院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家属介绍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取得理解和配合,并签署治疗同意书,还应该询问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情况,每次用药之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基本情况的核对,包括名字、年龄等,用药需要严格执行医嘱。第四,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做好自我保护,警惕部分有攻击倾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护理前后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满意度
   风险护理对策组的满意度达到100%,所有患者均表示满意,而常规内科护理组有32例不满意,有68例满意,满意度是68.00%,P<0.05。
   2.2 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风险护理对策组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常规内科护理组,P<0.05,如表1。


   2.3 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
   风险护理对策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优于常规内科护理组,P<0.05,风险护理对策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分别是(1.03±0.23)次。常规内科护理组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分别是(3.21±0.40)次。
   2.4 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
   风险护理对策组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更少,P<0.05。风险护理对策组错误使用药物1例,发生率1.00%,常规内科护理组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分别6例、5例和5例,总的发生率是16.00%。
3讨论
   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本性因素,而临床风险事件的产生更是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风险隐患。因此在具体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在增强患者护理安全性的同时促进护患间良好关系的维护。
   目前,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危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2]。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情况和繁重的工作,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事故频发的部门。随着中国心血管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风险护理管理在中国卫生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采取风险护理对策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环境压力,加强人文关怀和安全保护,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并减少经济损失。
   本研究常规内科护理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查房护理,风险护理对策组实施风险护理对策。结果显示,风险护理对策组满意度、左心射血分数、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均呼叫护士站次数、错误使用药物、从床上坠落、行走摔倒等的发生率对比常规内科护理组有优势,P<0.05,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实施风险护理对策效果确切,其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优化了细节护理,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贴心、及时和满意的服务,从而减少了呼叫的次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实施风险护理对策效果肯定,其实施不仅减少了心血管疾病护理过程发生的风险,可减轻可患者的心理障碍,促使患者心功能更大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杨萍,张加荣,陆海林.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82-183.
[2]马兴录,杨文文,冯云霞.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8,38(S2):111-114.
[3]张倩.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2):188.
[4]柳泽华,俞婷婷.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